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有所乐忘吃饭不忘吊嗓的“铁杆”票友老程

黄河口晚刊 2011-02-21 23:56 大字
一有时间,程青山和老伴儿付守兰就会你弹我唱,来上一段,吊吊嗓子。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 暗 , 疏 林 冷 落 尽 凋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笔者到老程家采访,刚到他家门口就听见屋里传出一阵京剧唱腔。老程叫程青山,现在担任利津县京剧联谊会会长。他可是出了名的“铁杆”票友,用他老伴儿的话说“忘了吃饭睡觉,都忘不了吊嗓子”。

老程从小就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老程介绍说,他父亲是民间艺人,专职“做差”,因京剧唱得好,谁家有喜事都争着请。在老程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唱小段子。10多岁时,像《甘露寺》、《南阳关》他都已经唱得有模有样,父亲到附近“做差”他经常也跟着,偶尔也会让他唱两段助助兴。

18岁时,他参军到了江苏徐州军分区某部。当时正赶上部队成立文艺宣传队,他因京剧唱得好被选拔进去。复员后,又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成了一名文艺宣传骨干。他说,那时比较盛行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八个革命样板戏他都能唱。

说老程“铁杆”一点也不为过,他迷戏迷到什么程度?老伴儿付守兰最清楚,她说,让他带着孙子出去玩儿,他俩人一块儿出去的却总会回来一个。他只管自己唱戏了,哪还有心情看孩子。边走路边听戏,一头能撞到树上。晚上睡觉,我这刚要睡着,他那里又一嗓子吼起来……

老伴儿尽管一个劲地数落老程,但是记者并没发现她生气,言语中还带着点自豪。原来,老程早就把她发展成票友了。为了能够跟老程学京剧,老伴儿甚至把所有的家务活全包下来了。说到兴致处,老两口非要给我们唱一段。说唱就唱,打开影碟机放上片子,就唱了一段《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虽然笔者不是明白人,也能看出来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

说他“铁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程很较真。凡是自己认定的、喜欢的戏就一定要唱好,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精益求精。老伴儿说,有一次他看着碟子,练唱《大雪飘》,我叫他吃饭都不理,就这一段练了两年才正式登台演出。有人说他,出去演出又不挣钱,听众也多数不懂,差不多就行了。他反驳说,那不行,京剧唱不好不出味,首先对不起的是自己。为了提高自己的京剧表演水平,老程还报了老年大学京剧班,自己琢磨着学会了看谱子。每天晚上看电视,他也只看戏曲频道。戏曲大奖赛,他一场也没落下。

1995年,老程参与发起成立了利津县京剧爱好者联谊会,2002年开始担任会长至今。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票友越来越多,现在已发展到50多人。他们一有空儿就会聚在一块儿,喝茶唱戏,切磋技艺,并且还经常组织到外地交流,演出的水平不断提高。老程说,刚开始没有行头只能清唱,现在好了,我们已经发展到了彩唱(即化妆、穿戏服、搭台演出)。当初只能唱选段,现在发展到唱折子戏。并且我们还能搞创新,自编自演。据了解,老程和票友们还经常组织进行义演活动,一年至少要演出十几场。

当然,票友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老程唱京剧主要还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他说,学唱京剧是一种精神享受,唱起来全神贯注,并且心肺、血管舒张,同时活动四肢关节、腰腹,能够强身健体,我一有空儿就会吊吊嗓子。

言谈中,他对京剧这一国粹的传承还是有些担忧。他说,现在喜欢京剧的人,比起我们那时少多了,且喜欢的多是老年人。就拿他们俱乐部来说,现在参加活动的最大的有80多岁,多数在60岁左右,最年轻的也有30多岁了。他认为,京剧要生存发展,关键要靠创新,必须要有新形式、新内容,才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记者 李玲 通讯员 李东乾) 

新闻推荐

利津作为中心城区外第一家县区采血点启用每周二市中心血站固定去采血

本报讯2月22日上午,在利津县百货大楼附近,42岁的吕福君高兴地登上采血车,经过填表、化验后,撸起袖子献了400毫升血。她告诉记者:“我很多年前就想献血了,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采血车来到利津,我终于完成多...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