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言兴:岁月抹不去铮铮铁骨

黄河口晚刊 2020-12-22 10:42 大字

记者 杜婷婷 报道

踏着蒙蒙细雨,记者一行人来到了垦利区大三合村。当我们走进小院,就看到袁言兴正站在院子中和孙子袁大涛在说着什么。看到我们来了,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

无悔走上参军路

走进袁言兴的小屋,老人给我们介绍墙上挂着的老照片、锦旗。当我们问起,您的军功章在哪里时,袁言兴从兜里掏出钥匙,一步步走到桌子前,打开抽屉锁,小心翼翼地把珍藏的奖章拿出来给我们看。一边拿一边说,“我一共有四枚,到时候可以留给孩子们当纪念。”

看着一枚枚奖章,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袁言兴1923年出生,1944年,21岁的他参加革命,加入了八路军。现如今,97岁高龄的袁言兴回想起当时参军的场景,依然很激动。他告诉记者,当时日寇实行了大“扫荡”,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里的老百姓颠沛流离,陷入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中,很多人都无家可归,生活凄惨。看到这种状况,他想要参军的想法无比迫切,光荣地成了山东清河区第四军分区的一名八路军战士。70多年过去了,袁言兴已经记不清楚具体的战斗时间和地点,但仍然清晰地记得参军入伍时的场景和参军的缘由,老人觉得参军很光荣。

枪从敌人手中夺

1944年参军入伍的袁言兴,参加过多次战斗,在济南、北镇、下洼、老家店、利津,沾化、宾县、北镇等地战斗过。

说起战斗经历,老人很激动。那是1944年,他一开始没有枪,也不会用枪,直到打到了利津城和北县才有了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枪。袁言兴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班长这样告诉他,“枪不好、没有枪怎么办?其实有的是枪,都在敌人手里,就看你能不能自己拿到。”

回忆起与敌人拼刺刀的场景,袁言兴记忆犹新。当时,在一个沟里,前后各有一个敌人。面对前面的鬼子,袁言兴用刺刀一拨,然后快速地向侧后方一倒刀,刺刀侧身往后一戳,戳到了后面鬼子的眼睛,接着再回过来向前一刺,一下了把前面的鬼子刺死了。

袁言兴说,最初参加战斗自己也害怕,但是真正开打了,就不害怕了,也没有工夫多想。当时,他们一般都是晚上出发,拂晓解决战斗。

因伤遗憾返乡

袁言兴记忆最深的就是1945年的纪家大庄战役。当时大家正在吃午饭,得到鬼子有了增援部队的消息。当时的连长安排一个排先上,大家不断地往上冲,上不去,退下来,接着又往上冲,由于距离远,手榴弹也起不了很大作用,排长牺牲了,敌人用大炮攻击,袁言兴也挂了彩,右手负了伤。

袁言兴介绍说,负伤后,卫生员帮他简单包扎了一下,用门板当担架,把他抬下了战场,走了一天,才到后方。胳膊已经肿得很粗了,绷带都陷到肉里。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恶劣,袁言兴被安置到一间房子里,那间房子无窗无门,就挂了个帘子,蚊子苍蝇很多。受伤的胳膊肿得像蒲扇那么大,还生了蛆。医护人员怕感染准备锯掉他的胳膊,袁言兴拒绝了,他不想失去右手,还想上战场。没有麻药,就用蒙药;没有手术台,就把两张方桌拼凑起来当手术台。他右手里面的碎骨头已经发黑,取出来后,右手已经变形,两个月后伤口才恢复,休养了半年多,才康复。但是由于右手受伤,不能再拿枪,遗憾地退伍回乡。

回乡奉献家乡

1946年,袁言兴因伤退伍回到大三合村,当时最遗憾的是没能在部队入党。在战斗的环境中,萌生了入党的想法,以前受的苦,让袁言兴明白了只有共产党能带领人民走出泥潭。负伤回到家乡后,他第一时间打申请,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后,袁言兴觉得自己还能为村里群众干点事,群众也很信任他,成为了大三合村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人民群众搞生产,之后还干过林场场长等。

现在的袁言兴和孙子袁大涛一起生活,院子的大枣树种了40多年,比孙子还年长,平时他自己还种了菜花、萝卜等。袁大涛告诉记者,老人前几年还出去打门球,这几年岁数大了,打不了了。

如今,袁言兴很想念战友们,但是大多战友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幸存下来的战友也天各一方,很难再见面。让村里人不再受欺压,过上好日子,是袁言兴一直努力的目标,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袁言兴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可惜自己老了,要不还能为村民、为党多做些工作。每月党费,他都按时缴纳,每次支部开展活动,他都按时参加。袁言兴觉得为党做事情从不后悔,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停止,一直向前。

新闻推荐

“云协商”助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

□记者李广寅报道本报东营讯“我这次工资涨了1800块!”11月25日中午,山东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车间的主机手董业龙收到...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