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盈城惠民生——东营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综述(上)

东营日报 2016-09-1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赵金子

把文化送到田间地头,全市4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站,2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大院,配套建设了文体广场和乡村剧场;

实施数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年底前全市200个乡村剧场和中心城区100个群众文化广场将开通无线WiFi,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2016年在全市选定100个农家书屋进行试点,把农家书屋图书资源整合到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农家书屋图书和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

……

城乡群众性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加之文化东营云平台的广泛应用,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悄然进入东营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些,成为东营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5月,东营市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2015年9月,入选“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在2015年度省对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东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居全省前列,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在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得分88分,高出全省平均分3.8分,在访问的六项内容中是高出全省平均分最高的项目。

创新模式

基础设施全覆盖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每天,垦利区黄河口镇生产村的文化广场上都是人头攒动,欢歌笑语如潮。“这里的节目和演出形式不拘一格,歌舞、戏剧、秧歌来者不拒,舞台上的主流不是明星和大牌,只要你能露上一两手,谁都可以登台。”生产村村民王大娘笑着说道,“有了这个大舞台,咱们村里人也能过把‘明星瘾\’了!”

王大娘口中提到的“大舞台”指的正是东营市建设的乡村剧场。作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品牌的创新举措,乡村剧场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了解,乡村剧场建设最早是利津县为整合农村各类文化资源、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2015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开始在全市进行试点,全年建成100个乡村剧场,并且经文化部专家评审,确定为东营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随后,为把乡村剧场建设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市委、市政府确定将建设100个乡村剧场和中心城100个群众文化广场纳入2016年度民生实事,实现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在加快推进乡村剧场建设的同时,将依托这个剧场组织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下乡巡演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切实把乡村剧场建设成为集村民休闲、文体活动、科技培训、乡风展示和村民集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谈到乡村剧场今后的发展目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建国信心满怀。

文化基础设施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物质载体,坚实的基础设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雪莲大剧院、市图书馆新馆、黄河文化博物馆、东营区文体活动中心、垦利区文化艺术中心、河口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利津县博物馆等一大批高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2016年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安排补助资金538万元用于市委、市政府2016年度民生实事100个乡村剧场和中心城区100个群众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依托“互联网+”

数字平台全应用

“我们白天在这锻炼身体,晚上在这跳舞,很多文体活动都在这进行,还能免费上网呢。”经常在东营区黄河路街道耿井文化广场跳舞的村民赵新翠高兴地说道,她提到的“免费上网”功能正是指的东营市创新开展的数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今年区委、区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100个文化广场率先实施无线WiFi覆盖工程。我们耿井村文化广场目前已经实现了让老百姓免费上网,享受到了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黄河路街道文化站站长朱炳伟向记者解释说。为让市民更便利地享受数字化时代文化生活,东营区计划两年内完成对全区文化广场、群众广场舞活动场地等251个公共文化场所的无线WiFi全覆盖。

数字文化广场集广场、网络、戏台、LED屏幕、文化长廊、体育健身设施于一体,同时实现无线WiFi广场全覆盖,市民不仅可以在广场上开展文体活动,而且可以拿着手机免费上网,畅享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不仅在东营城区,如今置身于东营市城乡的任何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中,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并非城区市民的“特殊待遇”。来自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年底前全市200个乡村剧场和中心城区100个群众文化广场将开通无线WiFi,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力争将数字文化广场建设成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公共文化品牌。与此同时,为打造数字文化建设品牌,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建设电子阅报屏,今年全市34个(中心城区31个、广饶县3个)“文化东营·电子阅报屏”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东营·电子阅报屏是一个动态、可扩展开放的平台,目前可向市民提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大众日报》《东营日报》6种报纸的阅览,以及文化、交通、旅游、教育、民生等便民服务信息的查询。另外还提供了免费W I F I服务,市民连接W IFI网络后可实现在线阅读、资料下载等功能。”市文广新局刘同顺科长介绍说。

为统筹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东营市还建设了城乡互联互通的“文化东营云”数字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云平台网站、手机APP、局政府网站等载体,实现文化信息查询发布、文化活动预告、文化场馆预约、文化资源展示、文化资源下载、文化网上培训、群众反馈评价、文化监督管理等八大功能。“通过互联网将全市文化资源打包上云,群众使用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就能够轻松享受到文化服务。”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民表示。

拓宽体系便民服务广延伸

近期,东营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有了新动作:“东营市文化畅享卡”于9月开始面向全体市民发放,成为东营市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缩影。

据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郭树梅介绍,该卡兼具文化畅享卡和银行卡双重功能,不收取任何费用。首批确定的80家特约单位,涵盖了图书音像制品发行、电影放映、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网吧等文化经营和服务。“我们计划首批发放1万张畅享卡,其中面向特殊群体发放2000张,面向全体市民发放8000张。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特约文化类社会组织和企业,面向特殊群体和全体市民让利销售和提供优惠文化服务。”

免费发放“文化畅享卡”之举,获一片叫好声,文化惠民的春风,在东营百姓心中激荡阵阵暖意。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东营市还积极拓展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在全省最早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城市之一,东营市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点”的模式,市图书馆、文化馆在全市5个县区都建成了分馆,各县区在全市所有40个乡镇(街道)都建成了分馆,在全市35个城市社区和21个农村社区设立了服务点。

为提高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利用率,2016年全市选定100个农家书屋进行试点,通过安装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把农家书屋图书资源整合到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农家书屋图书和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在实现各级“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和服务互动的同时,东营市还创新推行“公共图书馆+书店”模式,打破了公共图书馆传统的采、编、藏、借运转模式,让读者成了图书采购员、书店成了图书馆的分馆,解决了公共图书馆供需不对称、图书更新慢等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被动“送菜”到读者主动“点菜”的转变。

“目前,我们正在部署图书馆总分馆制向系统外、全社会延伸工作,打造全市统一的‘黄河口悦读书社\’服务品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建设图书馆联盟或分馆的方式,整合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的图书资源;通过社会组织提供场所、设备,公共图书馆提供书刊,建设图书馆分馆的方式,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建设全市网络化、社会化的图书借阅服务体系。”市文广新局局长崔相国对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发展充满自信。

 

新闻推荐

孝刻我心情至真——记垦利区胜坨镇孝老爱亲模范王金忠

"class="group1"target="_blank">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照顾病重的长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对于一名本身已经年过七旬、腿部有残疾的老人来讲,更是一种对身体和精神的巨大考验...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