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藏深意 动静蕴乾乾坤太极拳走进东营市校园 文化承继需从娃娃抓起
动静间自有章法,起终间自有韵味,张弛间暗含乾坤,新旧间藏有深意,这就是太极拳的魅力。然而,以往,太极拳在东营市虽很流行,但耍太极的却仍以老者居多。
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健康养生观念的深入,太极拳领域里也多了些“娃娃兵”的身影。
“娃娃兵”练太极 东营市校园开耍
“叮铃……”下课铃声响起,利津县陈庄镇付窝小学的孩子们迅速到大操场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打起太极拳。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并脚直立、开步站立,孩子们起式动作整齐划一。揽扎衣、左单鞭、护心捶等动作圆润舒缓、招式刚柔并济,颇有些仙风道骨风范。
今年以来,为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帮助孩子们休养心性、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同时传承太极传统文化,陈庄镇付窝小学开始利用大课间,师生互动传授太极拳,而此举也是该校“舞动校园”活动的又一创新。
其实,早在几年前,太极拳就已逐渐走入各地大中小院校,成为孩子们强身健体、增强素养的一种方式。盐道街外语学校把“太极拳”列入学校的特色教学项目;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举行“千人太极拳”活动等,孩子们与成人一起打太极、展风姿;成都市青苏职业中学将太极文化与现代体操的健身理念相融合,创编了太极操,并在全校推行,用实际行动支持太极文化传播。
传统涵养性情 改变隐藏智慧
清晨时分,天光微亮,垦利县郝家镇市民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附近上至70岁的老者,下至20岁的青年聚在一起,在微光中打起太极。有张有弛、亦松亦紧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真谛贯彻始终,无一例外的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恬淡的笑容。
而十年前,太极拳在这里却少有人问津。这些改变,都要归功于义务教授太极拳的宫玉成。自从打了太极拳后,宫玉成的身体明显好了起来,性子也变得和缓许多。于是,他开始义务教授大家太极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因太极而受益。
如宫玉成一样热衷传播太极文化的人在东营市并不在少数。东营市陈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吴建华,师从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马虹先生,也同恩师一样,愿意将免费教授太极拳进行到底。“只要认真练习,太极拳带给你身体上的回报是巨大的。”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太极文化的精髓,也认识到了太极文化对阴阳平衡、性情涵养的重要性,他们也开始尝试着让“娃娃们”走近太极拳。
家住胜北社区的孙浩,年龄不大已练习太极多年。因为练太极,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孙浩是早产儿,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也被家里人惯出了臭脾气。孙浩的姥姥每天晚上都会去公园打太极,孙浩最初作为陪同者参与,后来竟自己沉迷了起来。
每晚不到一小时的太极时间,竟让孙浩身体慢慢好转,性子也沉稳、和气了起来。
太极文化承继 需从娃娃抓起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时,陈王廷就汲取自家和众家之长,汇集太极阴阳、中医经络、导引吐纳等理论,自创出一套新拳法,取其阴阳转换之意命名“太极拳”。
后来,陈氏太极流传开来。后人在借鉴吸收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多种太极拳派。尽管招式动作、套路组合各家不一,但却万变不离其宗,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意顺气、以意催形特征始终如初。
2006年,太极拳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运动日益受到关注。
常练太极之人都说,打太极的过程,就是与哲学进行对话、与生命进行攀谈的过程。阴阳、动静、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被太极拳圆融包和,生息不止、错综交缠的生命模样被太极拳发展演绎。
孩子们练太极也是好处多多。全身性参与的活动,可改善孩子们中枢协调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灵活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打磨出坚强意志,让孩子们学会坚持;刚柔并济、阴阳相容,更让孩子们认识矛盾、懂得改变。
道出了老祖宗智慧的太极拳,锻造着身体、磨砺着性子、诉说着历史、诠释着文化,理应被承继、推广、喜爱。而这,更需要从“娃娃”抓起。只有孩子们爱上、学上、练上,传统文化的根才不会断,太极文化这一瑰宝才能永续璀璨。
(记者 陈雪娇)
新闻推荐
本报西城8238801讯“我小叔留下三封信离家出走了,咱能帮忙寻找一下吗?”11月11日,市民王文静拨打了本报热线求助。出走的人是王文静的小叔王桂林。王桂林家住垦利县董集镇,今年42岁,身高1...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