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要做亲水的活鱼,不当点水的蜻蜓——— 垦利县创新群众工作模式纪实(上)

东营日报 2013-09-07 00:25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松 葛铸聪

编者按 近日,市委书记刘士合就垦利县创新群众工作模式的做法专门作出批示。他指出:“要在认真总结、不断创新完善的基础上,在各县区及市直部门推广。关键是决不能搞形式,更不能摆样子、走过场。”本报组织记者就垦利县创新群众工作模式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刊发相关报道,为全市上下深入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思路举措、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提供借鉴。

7月21日一大早,眼看着连下几天的大雨仍没有停下的意思,一夜未睡的垦利县黄河口镇辛集村村民王良民顿时慌了——— 他种的20亩西瓜已经进入收获期,再不抓紧摘出来,非烂在地里不可。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良民拨通了垦利县交通运输局联户干部张爱武的电话:“雨太大,车下不到地里去,能帮我把西瓜运出来吗?”话里带着哭腔。

王良民找对人了。在张爱武和村干部的协调下,一支19人的“背瓜”队伍组织起来。看着西瓜一个个从地里背出来,王良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下本钱出来了,今年是赔不了了!”

张爱武,是垦利县“千名干部走百村联万户”活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王良民,是该活动中诸多受益农户之一。

去年以来,垦利县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新模式,实行了农村户户设立联户机关干部的“干部全参与、群众全覆盖”做法,有效突破了群众工作“讲多做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落实群众路线、促进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全覆盖

干部联户“一户不落”

在垦利县群众工作中心,记者见到县信访局副局长李玉光时,他正忙着召开一个三个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李玉光告诉记者说,以前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群众有了诉求,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去找哪个部门。为实现一个窗口对群众、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垦利县设立了县群众工作中心,与群众工作关系密切的14个部门派驻人员到该中心工作,打造了一个集“接待受理、直接调处、协调指挥、监督查处”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工作平台,对群众的各类诉求实行专业化调处、信息化管理、一体化运行。李玉光介绍说,新模式下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统计表明,群众工作中心设立之前,老百姓反映问题大约需要40天才能办结,而群众工作中心设立之后,20天就能办结,时间上至少缩短了一半。

群众工作中心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垦利县委发现,大量问题本可在基层化解,一味地往上堆积问题反而容易形成新的问题。为此,垦利县构建起了四级群众工作体系,由县、镇街、社区、村居及县直单位分别成立群众工作中心、群众工作办公室、群众工作站、群众工作室,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逐级研究、分类解决。

这一体系的构建,保证了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然而,垦利县再次遇上的新问题是,如果群众不反映呢?近年来,同其他地方类似,垦利县通过干部包村、联户以及“第一书记”等模式大量增加联系群众纽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盲区仍然存在,虽然有些问题群众没有反映上来,这并不证明问题不存在,如果不加以重视,一些小问题就有可能演变成大矛盾。”垦利县委书记韩利学介绍说:“我们认识到,群众工作、群众路线,‘不到位即等于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最终我们探索推行了无缝覆盖的机关干部联户模式。”

按照全员联系群众的原则,垦利县于今年4月启动实施了“千名干部走百村联万户”工程(“千百万”工程),7个镇街、59个县直部门的2208名机关干部联系全县所有333个行政村的42537户群众。其中,16个县直部门的“一把手”到村任“第一书记”,直接帮扶发展,直面群众矛盾,直接提供服务。根据每个行政村村民居住方位、村民基本情况和干部人数,合理划分网格。县直部门单位所联系的村,每10户左右划分为1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2名机关干部担任网格联户责任人,并确定1名班子成员担任村级联户责任人;各镇街机关干部所联系的村,每50户左右划分为1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1名联户责任人,每个村确定1名村级联户责任人,多个村为1个片区,由镇街1名班子成员担任片区联户责任人。

“千百万”工程的实施,构筑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干部联户模式,实现了群众工作不留一个盲点、不剩一处空白的无缝隙全覆盖。

真深入

走村入户“以心换心”

说起今年4月入户走访时联户干部吃方便面的情景,垦利县兴隆街道后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增智至今仍很感动。“傍黑天的时候,村民们下完地回家,干部们也开始挨户转悠。转完后就很晚了,但他们还都没吃饭,只能在村办公室里泡方便面吃。”

联系后李村的是垦利县经信局。由于农民白天下地干活,他们入户走访,就只能选在农户下地之前的早上六七点钟或收工之后的晚上七八点钟。既要忙日常工作,又得完成入户走访任务,这对联户干部来说的确很辛苦。

要做亲水的活鱼,不当点水的蜻蜓。为把联系群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垦利县规定,机关干部对于所联系的户,每个户每年至少入户2次,每月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或见面方式至少联系1次。垦利县对此项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督查机制,机关干部纷纷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完成入户走访。而在规定时间内所有入户未完成又不能说明原因的,会被公开通报。据介绍,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干部,被抽查到未入户受到通报后,当时就哭了起来。

满口百姓话,见了往家拉。垦利县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全部农户的工作模式,为机关干部提供了熟悉群众工作的良好平台,大批年轻干部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与群众交流。垦利县政法委副书记董振宇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名年轻干部到联系的农户家里问老人“户主是谁”,问了三遍,这位老人也没听懂。这名干部感觉问的方式不对,想起老同志是怎么与群众交流的,马上问老人,“婶子,俺叔叫啥?”老人马上就听明白了,很自然地与干部交流起来。之后,联户干部与这个农户关系好得跟亲戚似的。

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垦利县“千百万”工程的实施,搭建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垦利县经信局联户干部王晋军告诉记者说:“刚开始入户走访时,村民们对我们很生分,说话也很小心。慢慢地熟了,话就多了,情况了解得也就比较透彻了。现在,只要我这里的办公室灯亮着,村民们就会主动过来聊几句,拉拉家常。” 

新闻推荐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你当家人”——— 垦利县创新群众工作模式纪实(下)

本报记者张松葛铸聪垦利县联户干部在入户走访时,都会在被联系群众家中留下一张“承诺卡”,上面记录了联户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工作部门和监督电话等内容,群众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难...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