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利津村名看沧桑(二)以序数为名白描洪水肆虐下的流民图

黄河口晚刊 2013-06-28 20:39 大字
清咸丰五年(1855年)6月19日,黄河在河南兰阳决口夺大清河道自利津入海。此后百多年间,黄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淤出了大片新淤地,形成了以利津四段、垦利县渔洼为顶点,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黄河三角洲。

新淤地草深林密,土地肥沃,自民国初年便有因洪水酿灾而失地的流民前来开荒种地,进而成为国民党政府一处新的移民点,曾专门设立“滨(州)蒲(台)利(津)沾(化)广(饶)淤荒设治筹备处”,将灾区人民迁到黄河口开垦荒地,自谋生路。

1935年,黄河在山东省鄄城董庄决口,淹及山东菏泽、郓城等15县,灾民达250万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4200余人迁移到了利津四区,这些灾民按每组200人被划成了八个大组和若干个小组,在现在的永安镇周围安地建村,并以一村、五村、七村、二十五村这样的序数命名村名。此后,“八大组”成了这一区域的共称。饥肠辘辘衣不摭体的难民们掘地为室,烧荒种地,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开始了新的生活。七十多年过去了,序数村名仍在沿用,有的村民因地泛碱另择位置建立新村,也仍然保留了序数的村名。

在利津东北部,还有一些以数字为名的村庄,如十八户,二十一户,是以当时建村的户数多少为名;头段、二段、三段、四段,则是在分配土地时将地自西向东划分成段,移民居住在哪一段,立村时就以那一段为村名;薄家扣子村,分配新淤地时按每家人口的衣服扣子总数分,又因从老家薄家庄迁来,故名薄家扣子。六百步村、一千二村,是以一方土地的长度为村名的。仅有20来户的一千二村曾经地处黄河滩区,某年凌汛漫滩,该村被冰水围困,一时误传1200个村庄被淹,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这些数字村,无不带着深深的“拓荒”印痕。

再如二十师、二十七师、二八旅等村名,与军队屯垦有关。1930年,盘踞山东的军阀韩复榘看上了黄河口这块风水宝地,派部队来此跑马圈地并划分等级,分配给下属所谓功劳兵耕种,原来的垦荒户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地成了佃农,二十师村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七七事变后军管人员撤走,土地归佃农,村名仍叫二十师。(记者 京荔)(史料来自利津文化丛书) 

新闻推荐

《胜利学院赴湖南湘西支教急需援助》后续:爱心撑起了我们的梦想

华信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齐华亮(左二)将3000元爱心款交到支教队员手中。(记者李静)"class="group1"target="_blank">本报讯6月8日,本报报道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14名青年志愿者赴湖南湘西土家族...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