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垦利县 创新机制增“绿量”持之以恒建“三网”

东营日报 2010-11-13 01:12 大字
本报讯 垦利县在“三网”绿化工程中,按照“持续投入、创新机制,全力突破绿化总量”的工作思路,早安排、早行动,集中全力,攻坚破难,“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年度共计完成投资1.2亿元,搬动土方576万立方米,造林1.75万亩。

围绕“一个目标”,全力突破绿化总量。在实施“三网”绿化工程中,垦利县把提高绿化总量作为重中之重,对永莘路、永馆路、新博路、庐山路、东郑国道等重盐碱地段,实施了盲沟改碱、管灌和连井改碱等工程措施,铺设供水管灌25公里,改良林地1657亩;打造重点路域关键节点 5处,实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6.1公里,建设“三网”绿化示范区3片,水系绿化1条,发展经济林2800亩,共植树230万株。

实施“三个结合”,形成强大合力: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结合全县开展的“机关干部下一线、城乡共建新农村”活动,县政府投入引导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100余个村庄的环村林绿化。二是与农业开发、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坚持沟渠路林全面配套,把治碱改土与“三网”绿化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大网格、宽林带”的建设标准,重点实施了市级4万亩五七片、1.5万亩广利河片示范区工程,循环路单侧林带宽度均达到100米以上,“三网”绿化成效明显,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积极支持三明公司、伟浩集团、和利时公司等企业大力开发林业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了“三网”建设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落实“四项措施”,提升绿化效果。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牢固树立“科技兴林”的思想,致力于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引进和试验推广,特别是在耐盐碱树种引种、混交林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三明公司等林农企业参与种苗研发工程,投资1.7亿元建成了黄河口耐盐碱植物园,引进了230余个耐盐碱植物品种;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院所加强合作,在市北外环、三明林业苗木基地引进火炬、圆冠榆等树种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引种效果。二是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始终把推进林业产业化作为深化“三网”绿化、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鼓励引导造林大户、大企业开发林业基地,兴办林业产业,引进了三明公司、伟浩集团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构筑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确定连续5年每年县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年均投入“三网”绿化工程4800多万元。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探索出了“政府补偿保生态,企业经营得实惠”的运行机制。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始终把“三网”绿化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明确各级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强化督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为“三网”绿化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记者 葛铸聪)

构建“三网”工程 打造黄河绿洲 

新闻推荐

空巢老人乐享晚年

本报记者王敏通讯员李洁“俺娘88岁了,俺离得那么远,在外面很担心,怕她生病啊或照顾不好自己,可每次回来看看她,就又觉得很放心!”垦利县兴隆街道办事处店子村村民武德庆在小岛河以北养了600亩...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