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越来越“穷”的村支书

东营日报 2010-12-13 19:48 大字
记者 李波 王敏 通讯员 张秀美

垦利县垦利街道北河南村,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这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村子,房屋整齐划一,笔直的柏油路两旁是统一修砌的排水沟,绿树环绕,叟乐童喜……曾经,这是个离海有一百多里路落后的小村子。如今,已经成为户年均收入过万元的深海捕捞专业村。

说起村子的变化,群众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有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的村支书——— 丁永平。

1991年,当时年仅33岁的丁永平就担任了村支部书记。上任之初,老天就和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当年,黄河开始出现长时间断流,这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典型农业村,秧好的秧苗却无水插秧,全村一下面临可能全年绝收的境地。这下可难坏了刚刚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往年该村靠农业仅能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想让村民富裕起来,仅靠“靠天吃饭”的农业很难!

怎样才能使全村人都富起来呢?丁永平与村“两委”成员再三思考,开始了第一次“改革”,走“旱改海”的路子,发展海洋捕捞业。消息一传出,整个村都炸了,有的说,离海一百多里路,可能吗?有的说简直是异想天开。他与村委一班人克服了资金、人力及风险等重重困难,本着“自我培养人才”和“自我积累资金”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村里无偿提供造船场地及水电,并外出请造船师傅;个人贷款全部由村委班子成员担保;捕捞户的水利工程,上工指标全部由村委协调,全力发展捕捞业。就这样,起初发展的捕捞户富裕了起来,群众看到了实惠,纷纷加入进来,渔船以每年5条的速度递增。直到目前,全村发展到了47条近海渔船和8条60吨以上的大型远洋渔船,小船年收入在五六万元以上,大船年纯收入都在六七十万元。

捕捞户富了,但是丁永平还有一块“心病”,他要让全村所有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渔民与种地的村民经济收入出现了两极分化,还有那些50岁左右的村民,跑船与种地都有难度。于是,丁永平开始了第二次改革:由村集体拿出400亩地承包给那些身强力壮在家务农的农户;再拿出村西的400亩盐碱地,以“儿子出钱挖池,父母养殖收入”的模式帮助那些50岁以上的村民发展淡水养殖业。

“俺在这安居房已经住了三年了,这舒坦的好日子,都是托村支书的福啊!”76岁的丁道文大爷跟记者说。村子最后两排崭新的房屋,是村里投资34万元专门为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盖的,水电一应俱全,全村17位满70岁的老人,全部住进了免费的安居房。

就这样,村民富了,村里更和谐了,可丁永平的收入被村民越落越远。丁永平说:“上世纪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是村里最富的,九十年代,我成了中等水平。2000年,我成了下游水平。现在,几乎成了村里最穷的了!”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可我们一点也看不出丁永平的愁容,看到的却是他发自内心的欣慰。 

新闻推荐

农民争交“社保金”

?2月16日,垦利县永安镇五村的群众在踊跃缴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该县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把个人缴费分为从每年100元到1200元9个档次,各级财政各项补贴和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