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入海、我们一起回家 “共和国最年轻土地”的 文旅运“营”之道

马鞍山日报 2019-10-29 04:29 大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汹涌奔流,跋涉数千公里后,从山东东营投入渤海的怀抱,完成一路浩荡征程。

在这里,黄色的河水遇上湛蓝的海水,形成了河海交汇的天下奇观。在这里,河海相聚,泥沙积蓄,日日夜夜,月月年年,也造就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山东东营市,便是在黄河三角洲上诞生的一座年轻的城市。这里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兵圣孙武在这里诞生,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黄蓝两大国家级战略在这里交融。

10月23日至26日,“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东营行”在东营市举行,交流媒体融合经验,共商报业发展大计,感受东营城市魅力,见证黄河口生态文明。

东营与马鞍山两市,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资源开发而诞生的新兴城市。马鞍山因钢而生,于1956年设市;东营因油而兴,直到1983年才设市。同为资源型城市,人口总量相近,均位于国家重要经济圈内,同样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时代课题。

为全力做好“旅游富民”这篇大文章,把旅游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换,东营市把“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新时代东营发展的目标定位之一,并打造了“黄河入海、我们回家”这一文化旅游品牌。

全力做好文旅产业文章,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换,东营在黄河尾闾上演的“美丽蝶变”,是值得观察的一个样本。

黄河入海 万般风光汇于此

九曲黄河东入海,水漫之地有丰色。

秋日的黄河口,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茂密的芦苇荡以及翅碱蓬形成的“红地毯”成了野生鸟类的天堂。10月25日,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众多爱鸟游客,带着“长枪短炮”,尽情观赏数百种鸟类的栖息画面,感受沧海桑田摄人心魄的壮美风光。

据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这里沉积,年均造陆2万-3万亩,使这里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依托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建,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曾获得“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暖温带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万物生长、群鸟翔集,长河落日荡气回肠,风中芦花摇曳飘荡,湿地红毯无边无垠。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共有368种,珍稀濒危鸟类众多,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就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63种,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里也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区内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就有277种。

东营虽是一座新兴城市,但孕育东营的却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兵圣”孙武,被称作“百世兵家之师”,其著作《孙子兵法》更是流传千古。据考证,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乐安”即现在的东营市广饶县。为弘扬孙子文化,广饶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42平方公里的孙子文化旅游区,是以孙武湖综合开发为基础,依据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标准,按照“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的功能定位,打造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商贸服务、宗教朝圣、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里黄河文化、古齐文化、石油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和海洋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文旅资源得天独厚。

湿地是东营的显著生态特色,全市湿地总面积4580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2018年10月25日,东营成为全球18个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这是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最高、分量最重、含金量最足的一个奖项。

我们回家 旅游服务提品质

10月25日,在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一处观鸟点,记者碰到一位爱好摄影爱好鸟类的张先生。张先生来自济南,以前已经来过多次。他说,这里壮阔的美景,自由自在的鸟儿,母亲河的文化归属感,都深深地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他很喜欢“黄河入海、我们回家”这个文化品牌所彰显的理念,让游客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得到的是家一样的体验,看到的是家一样的环境,感觉到的是家一样的氛围。

和张先生的感受一样,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慕名而来。据介绍,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2.97万人次,同比增长50.81%;实现综合收入644.89万元,同比增长30.11%。两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大大提升了“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除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外,孙子文化旅游区、黄河三角洲动物园、揽翠湖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等全市主要景区持续火爆,吸引了众多游客,特别是大批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游客。

东营市在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定位中,明确提出了“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具象化的表述和内涵式的表达,让东营文化旅游形象跃然纸上。“黄河入海”四个字,标识了东营在区位上的具体指向,是一种资源和区位指向,河和海这两个字,也反映了东营最大的两大资源,以及由这两者共同构成的充满着神奇魅力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而回家,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回归,亲近大湿地,走进渤海边,也体现了对文化的回归,回到一个石油城市,回到孙子兵学文化的智慧当中,让游客去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喧闹的城市回到一个宁静、可以寄托心灵的家园。

擦亮“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就要聚焦“回家”两字,聚焦旅游服务品质。为此,东营市在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在营造游客“回家”的氛围上下功夫、做文章,做优旅游服务惠民项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改造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大力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文旅赋能 油城转型天地宽

东营,除了石油,造物主还给了这片土地诸多馈赠。东营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这里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有黄龙入海的壮观与美丽,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孙武故里、吕剧之乡。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可谓“处处皆风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文旅赋能城市吸引力,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则是东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2018年,东营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并将“旅游富民”行动计划列为全市五大行动计划之一。

今年是东营市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该市紧紧围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以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强品牌,按照“一核引领、两带崛起、三区突破”的发展思路框架,全力实施五大富民工程,构建五大支撑体系,重点推进旅游项目71个,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所谓‘一核’即黄河入海核心吸引物培育工程,‘两带’即沿黄、沿海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带建设工程,‘三区’即黄河水城旅游度假区、孙武湖旅游度假区、金湖银河城市公共休闲区建设工程,除此以外,五大富民工程还包括旅游融合富民行动工程和乡村旅游富民行动工程。同时,通过构建立体交通游览、旅游公共服务、精准营销推广、旅游政策保障和旅游人才支撑五大支撑体系,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布局目的就是把黄河口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提升“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产品,同时打造沿黄、滨海两个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带,提升黄河水城、金湖银河、孙武湖三个旅游度假区,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引发亿万中华儿女的文化共鸣、心灵共鸣,形成富有亲和力的旅游形象。

除此之外,东营市还深度挖掘、梳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推出了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黄河入海生态旅游、兵圣故里红色旅游、胜利油田工业旅游。其中黄河入海生态旅游线路,入围山东省重点向海外市场推广的线路。

共饮一河水,同是一家人。在这片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东营这座极富魅力的城市正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全力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以“黄河入海城市、湿地城市、旅游城市、开放城市”的形象之姿,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文/记者 张承学 陈邦兵

图片由东营日报社提供

新闻推荐

广饶经济开发区“四好农村路”促发展暖民心

□通讯员张海云康蒙蒙报道本报广饶讯今年以来,广饶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