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亲历7·21暴雨:危情时刻东营人“抱团”抗险 东营男游客加入救人行列遇难母亲力竭时把救生圈给了女儿

黄河口晚刊 2012-07-30 22:35 大字
罗女士所乘坐的大巴被困在此高架桥下(根据央视视频资料截图)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罗女士指认,就是这些工人救了自己。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经历过“7·21”暴雨,从北京回到东营的游客感叹:活着真好!而两名东营游客却在暴雨中永远离开了我们。截至目前,北京区域内共发现77具遇难者遗体,东营两名遇难者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1岁,43岁。记者多方联系当事人,力图还原那场暴雨的真实场景。

1、暴雨引发泥石流 母亲抓得女儿喊疼

23日回到东营,晓杰(化名)依然经常做噩梦。半夜从睡梦中醒来,叫喊妈妈在哪里。晓杰妈妈罗女士办公室放着一本书:《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目前她正在看这本书。

报团参加“北京四日游”是因为孩子暑期要参加北京新东方夏令营,为让孩子提前熟悉北京,对旅游不甚感冒的罗女士报名参团了。21日早上从东赵出发,包括司乘共51人的大巴前往北京。

刚到北京,下午1点左右就开始下雨。匆匆去了科技馆、动物园等景点,下午4点开始雨量暴增。一行人吃过晚饭后往下榻的宾馆赶。晚上6点半,一车人被困在京石(京港澳)高速杜家坎收费站5公里左右的一处高架桥下。在北京堵车很平常,晓杰和罗女士丝毫没意识到险情。晚上 9点半左右,大巴开始进水,司机让大家下车的声音也有了紧张的气息。下车后水已经漫过膝盖,水位还在持续上涨。“那时水流中已经有沙石了,如果我们有经验就知道是泥石流爆发了。”

晓杰和妈妈挣扎着往隔离带走,因为惧怕被水流冲走,罗女士紧紧抓着晓杰的胳膊,以至于晓杰喊了起来:“妈妈,你抓得我的手好疼!”把女儿使劲推上大车车顶,和女儿分开那刻,罗女士说,那一刻自己感到了铺天盖地的恐惧,由于断电没有任何灯光,她只能使劲往小车顶上爬,后来把汽车的一部分塑料都抠断了。在水中,她眼睁睁看着一辆汽车撞上了一个人,人和车都被冲走了。后来母女两人经建筑工人抢救脱险(详情可查看本报7月26日A3版《暴雨中北京民工为东营游客送来“生命线》)。

7月27日罗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身上的多道青紫痕迹,都是在攀爬过程中留下的。她说回来才感到生命多可贵。

2、车顶成安全岛 被困人“抱团”抗险

韩女士至今不敢面对孩子谈起7月21日晚暴雨的细节。她说不想回忆当时的情景,现在唯一能记得的就是,黑、乱。所幸孩子一直在身边。

7月21日晚,大约9点半左右,暴雨一度漫过胸口。此时大车车顶和小车顶成了游客聚集的安全岛。被困人员纷纷爬上车顶。但是大车数量有限,多名游客站在小车顶上,车子已经摇摇晃晃。韩女士说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紧紧抱在一起,以期增加合力抵抗湍急的水流。此时北京民工正在用绳子搭建起一条生命线,他们把绳子连在大树和大客后视镜上,让游客抓着绳子转移。此时北京城已经停电,唯一的光源就是农民工兄弟扫过的手电筒光。

韩女士和孩子起初都在小车顶,后来转移到大车顶。归来后她不敢回想细节,只感叹说,多亏了那些工人。她说从小车顶转移到大车顶时,是有人拉着自己上去的,但是由于当时太黑太乱,自己根本不知道是谁。

3、东营男士加入救人行列

据当事人罗女士描述,东营游客闫先生加入了救人的行列。为了营救在小车顶上的游客,他站在大车顶上,把小车顶上的游客一个个转移到大车顶上,然后抓着绳子转移到工地。拽着大车,一不小心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是他一直坚持着把小车顶上的游客转移完。

记者日后联系到闫先生,他承认自己当时的“义举”,但拒绝了记者进一步采访:“那是在危急关头每个人都会做的。”闫先生说,应该被记录的是民工,是他们及时出来救人。

4、力竭之时,她用最后的力气推了女儿一把

罗女士说,她听同车游客讲述:王某女儿8岁,暴雨中,王某一直抱着女儿防止被水冲走,“到最后实在没力气、坚持不住了,就把救生圈给了女儿,推了女儿一把……”

罗女士说自己获救到工地上,建筑工人抱着一个女孩进来,说这个女孩子真不容易,自己游到了岸边。一开始女孩子愣愣的似乎被吓傻了,过了一会见到自己就喊着说她认识自己,跟自己是同一辆车的。然后大喊找妈妈。这个女孩就是王某的女儿。那时周围人都不敢告诉她妈妈失踪了,只说妈妈也正在找她。据说她去年才刚学会游泳,抓着树枝游到了岸边。

虽然该传闻已无从查实,但一位出租车司机听说此情景后说,这件事不会有错,“因为她是母亲。”

遇难名单公布后,记者多方联系,目前获得的消息是,魏某,41岁,东营区人,在胜东社区下属的辛兴物业公司工作;王某,43岁,广饶县人,在东胜乐安公司从事绿化工作。“她绝对是个好人。”记者联系到王某的同事,他对记者说,王大姐是广饶人,女儿才8岁。2007年进入公司工作,一直非常本分、老实,因为家境贫寒,基本没有出去旅游过。没想到带着女儿去北京,却出事了。(记者 孙娟)

后续报道

遇难者家属正在北京处理善后事宜

7月29日,记者与遇难者王某家属联系,获悉他们仍在北京处理有关事宜。有关理赔情况暂未公布。

记者联系回到东营的游客获悉,旅行社已经通知他们领回所交旅行金额620元,落在大客上的东西也会尽快通知他们来认领,保险公司也正在联系他们进行赔偿。

就是他们!这些人救了我们!

本报曾在《暴雨中北京民工为东营游客送来“生命线”》一文中报道了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救人的建筑工人。此前在网络上,已有微博称是30名建筑工人用救生圈和绳子救人,并配发了他们的照片。记者将照片拿给罗女士看,她一看就指认出来:就是他们!是他们救了我们!

罗女士指着照片说,这个抱着红色头盔的建筑工人,自己还和他交谈过。脱险后,在建筑工地,自己就问这位工人是哪里人。工人回复说自己是山东人。“居然是山东老乡!”罗女士说在工地等待时,同车的朋友曾提及捐款表示谢意,但是走时太匆忙,最终都没能亲口道谢。她还记得那个工地的名字,叫丰台再生水厂。

这些建筑工人一直忙碌到很晚,沿着水流寻找被困人员,拿着导游提供的名单核实人员。凌晨 1点左右,有游客问水位到哪了,民工回复已经漫过了高架桥。 (记者 孙娟)

评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尽管崔卫平老师此话已经被引用做遗世独立之语而遍地开花,但是除了此话我想不到还有什么能恰如其分地描述暴雨危情中的东营人的身影。

采访得越细致,就越来越感觉到言语的贫瘠,不足以描绘出义举分毫。突如其来的暴雨给了他们这样一场考验。灾难面前,大爱现形。一位东营普通母亲,为了给孩子生还的希望一直举着孩子到力竭,在最后关头用尽力气推了孩子一把,用最后的母爱给孩子留下生的希望;同样身处险境,自己还远未脱险,东营男士为了帮助其他人脱险,向小车顶上的众人伸出援助之手;更有那些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靠着救生圈和绳子给了上百名游客生还的希望……

这是义举,更是大爱。就在那个晚上,大爱的给予与传递汇成一道光,照亮被暴雨湮没的夜色。危难面前,方显大爱本色。这些人,用实际行动建构起守卫生命的防护网,也用义举打造出爱的辐射圈,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

不用渲染,在暴雨中他们的身影被定格的瞬间应该被铭记,提醒我们爱无处不在,一直在传递。

采访远未结束,感动也未曾终止。(记者 孙娟)

新闻推荐

“达维”走 气温升

本报讯受台风“达维”影响,东营市从8月2日20时到8月4日7时,全市普降暴雨,今年累计平均降水439.1毫米,比去年同期多184.2毫米,此次降水最多的为河口城区,降水量为169.5毫米。全市三县两区平均降水量最大...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