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给母亲治病 16岁儿子辍学打工主治医生:王玉花的病可以治愈,但后期化疗费用得跟上

黄河口晚刊 2011-08-31 23:31 大字
丈夫在医院陪伴王玉花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对广饶县李鹊镇郝家村村民王玉花来说,生活原本充满阳光——— 16岁的儿子刚上高中,成绩优异;家里种着4亩9分地,三口人自给自足;老人都在身边,等待着安享晚年……但是这美好的一切,都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定格在昨天。

今年1月份,患有子宫腺肌病的王玉花正准备去广饶县人民医院做子宫切除手术,给她查体的医生奇怪地问,“你的血怎么这么少呢,只有4克?”之后进一步化验,王玉花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截至目前,化疗和各种药物费用已经花去十多万元,上高一的儿子为了给妈妈治病,主动辍学打工。王玉花除了要忍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子宫渗血引起的腹痛外,还要承受儿子辍学带来的愧疚。用她的主治医生严大夫的话说,“作为父母,万不得已决不肯走这步棋的。”

绝望丈夫向报社求助

29日中午,王玉花的爱人吴建奇一路从人民医院走到了东营日报社,“我是没办法了,才想到通过报社求助社会上的好心人。”

吴建奇把王玉花的得病归咎于自己。2005年,他在一场车祸中脊柱错位、肩胛骨骨折、肺部淤血,从此养家的担子就转移到了妻子身上。“这几年玉花每天都劳累过度,吃了太多苦。”

吴建奇车祸后,家里的小麦、玉米全靠妻子去种,秋天地里清闲时,王玉花天不亮就去七八里外的糖厂装箱子,也曾给村里人拔萝卜苗,因为三年前得了子宫腺肌病,她的月经每天都淋漓不止,“那时候她没放在心上,还是照样干活。”

就在查出白血病的前一天,她已经连续发烧很长时间,坚持干活的她还以为自己得了感冒,只是奇怪“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好?”确诊至今,家里已经为此花费了十多万元,四处奔波借钱的生活使吴建奇愁白了头发,谈到妻子的病情,这位45岁的男人泪眼婆娑。

坚强妻子为省钱精简治疗

目前,王玉花正在市人民医院3病区5楼接受巩固治疗。见到她时,她刚刚吃完一块钱一袋的方便面,同屋的病友问她“你怎么不去食堂打饭?”王玉花不好意思告诉对方自己没钱,只回答说“我平时喜欢吃方便面。”

丈夫每天从家里带来两个鸡蛋,这是王玉花每天最好的伙食。因为不吃菜,大便不通,丈夫给她从药店买来泄叶冲着喝,一块钱能买一小把。

第一次化疗时输的血小板一小袋1800元,她问医生,“能不能不输?真的太贵了。”医生回答,“再不输就没命了。”先后四次化疗的过程中,她最常跟大夫说的一句话是“能维持住生命就行,其他的药就不要给我开了。”

效果较好的亚砷酸200元一支,太贵,于是王玉花改吃1.7元一片的维亚酸;每次化疗后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医院对此会给患者打止吐、增强免疫的营养针,也被王玉花拒绝了。更让病友惊讶的是,为了节省出一个人的伙食费,王玉花的三次化疗都是独自一人面对,只有付医药费时才允许丈夫来陪床。

主治医生:她的病可以治愈

“她得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白血病中可以治愈的类型,但前提是后期的化疗费用能跟得上。”29日,在中心医院的值班室,王玉花的主治医生严大夫如此告诉记者。

据严大夫介绍,玉花前期治疗比较顺利,病情已经得到缓解。“像她这种情况,不需要骨髓移植,只需要靠化疗和药物就能治愈。”“从现在王玉花的情况看,大概还需要花费十万元左右。”严大夫说,通过三次化疗的接触,她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困难,“住院的花费太高,每次她化疗完就会出院回家,在家里躺着不活动,以减少出血。只要能捱住不严重发烧、出血,她从来不返院。化疗后其他病人都有亲人照顾吃饭、大小便,她反而催着丈夫早点回家。”

严大夫知道为了给妈妈治病,王玉花16岁的儿子已经辍学,来东营的刹车片厂打工,“孩子拿着铁往炉子里送时,胳膊被烫得全是泡,一分钱没挣到就回家了。身为父母,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绝不肯走这步棋的。”严大夫说。 (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绵延半个世纪的乡梓情缘

王月兰(右)拉起曾经的邻居隋言芹的手,亲热地问候。(记者李静摄)"class="group1"target="_blank">曲家村村民向灶户王村村民恭送牌匾:援手结友谊,情深五十年。(记者李静摄)"class="group1"target="_b...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