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就是啃“硬骨头” ——通渭县寺子乡实施***工作侧记

甘肃经济日报 2015-12-11 21:10 大字

□ 刘红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地区。从目前现状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致富产业发展的因素多、劳动力素质低、资金严重不足,是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四大难点。通渭县寺子乡作为甘肃省的一个贫困乡镇之一也不例外。为了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确保限时保质打赢这场战,寺子乡党政一班人在通渭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13655”工作思路,严格按照“1+16+5”的扶贫方案,在***上坚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有的放矢,箭不虚发,把真正有效的措施落实到具体村、户、人上,全乡***方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参与式”、“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寺子乡位于通渭县境北部偏东,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贫困落后成为其标签,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乡辖15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3534户15744人,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969户4551人,贫困发生率为28.9%。2015年全乡预脱贫人口377户1796人,减贫率为39.5%,预计年底全乡贫困发生率将降到17.5%。年内计划实现吊咀、王儿、郑阳三村整体脱贫;2016年底,实现全乡整体脱贫。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穷貌”。在今年年初确定项目时,该乡就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贫困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水、电、路、房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抓产业扶贫“换穷业”。寺子乡制定了符合实际的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和贫困户产业增收计划,乡村两级扶贫措施125条,户扶贫措施3250条,目前已全部兑现完成。969户贫困户共受益1345.74万元,受益比为100%。全乡培育形成了全膜玉米种植专业村9个,马铃薯良种种植专业村3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2个,梨树专业村2个,蔬菜种植专业村1个。新建规模养殖场6个,家庭养殖场15个。依托种植、养殖、加工、经销基地和大户,新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8个,对原有5个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共带动贫困户发展、培育养殖大户15户,中药材和蔬菜种植大户10户。依法自愿引导流转土地500亩,培育100亩以上土地流转马铃薯种植大户15户,全膜玉米种植大户21户。

抓教育扶贫“拔穷根”。全乡完成农村“两后生”接受学历教育培训86人次,完成大中专在校生“雨露计划”网上报名注册164名,对全乡薄弱学校——田湾小学、长城小学的校舍进行重建,并修建了老湾小学、大营小学、花亭小学、王儿小学、寺子小学的厕所,另外由乡政府协调,县教体局项目倾斜,给寺子中学修建教师周转用房和教学楼,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抓易地搬迁“挪穷窝”。该乡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改善条件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根据有意愿农户申请,乡村干部入户核查,严格按照程序筛选搬迁对象,全乡共确定易地扶贫搬迁351户18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99户591人。

新闻推荐

祥云飘过定西

棋社的那些事征文选登之十五韩纲(通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国定西·联通杯”第八届西部七省区业余围棋联赛像一片火烧云驻足甘肃定西,在漫天雪花里点燃棋迷激情。首次参加“七省区第八...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