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杨宏娃
实践表明,语文教学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更是培养、强化学生礼仪的阵地,是培养新时期所需人才的摇篮。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密不可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注重礼仪,教师本身一定就要以身作则。例如,教师规定学生上课不许迟到,就要每堂课都在预铃响之前候在教室门口,等着学生走进教室,学生看见老师在等自己,会自觉加快自己的脚步。教师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比空白的说教更有教育意义。只要教师在生活上注意细节,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其次,联系实际,潜移默化。在语文课本当中,许多篇目人文性很强,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明礼仪的培养,单靠枯燥的说教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教师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宣传阵地,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舆论氛围;一方面可印发倡议书,进行签名仪式等,激发学生投入活动的热情。此外,还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以校报校刊为载体,用连载方式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明礼仪常识;以“知识竞赛”“编办手抄报”“文明礼仪征文”等方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还可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细节”“我看不文明行为”等活动,组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讲文明的细节和不讲文明的行为,使学生分美丑、辨荣辱、明是非。
再次,细节入手,持之以恒。一代伟人周恩来以其儒雅风度征服了整个世界,他还在读中学时,每天早上起床后总要面壁静立几分钟。同学奇怪,问周恩来“所为者何”。周恩来答曰“照镜子”。诸生愈加迷惑,墙壁上并无镜子呀。周恩来指着墙壁上的一张纸条说“这就是我的镜子”。诸生细看,见墙上贴有一张纸条,上书:身要正,发要齐,衣要整,气要平。原来周恩来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照这面“字条镜子”检查自己的衣着表情等是否大方得体。正是由于他从小就从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应从小处着眼,细节着手,持之以恒,才能积跬步而致千里,垒微尘而成高山。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养成陋习,满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长大后习惯成自然,要想纠正,恐怕难上加难。因此,学校应成立“文明礼仪监督岗”,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如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才能渐渐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
总之,学校是文明礼仪的发源地,是培养、教育人的场所,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来源于教师的教育。语文教学应把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渗透礼仪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通渭讯(记者王 雨 通讯员牛建军)通渭县把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全面完成了...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