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园区、承接省会产业转移,看德州如何“组团式”发展 拥抱经济圈,偏远镇成了桥头堡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6月18日,驱车半个多小时,记者从禹城市区来到该市最南部的莒镇,在镇上的工贸园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内已有35家企业投入生产,其中超过30家是来自省会济南的外迁企业。
禹城市南北较狭长,莒镇位置偏远,在全市比较落后。因为缺少就业机会,中青年村民多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莒镇党委书记秦飞龙告诉记者,离禹城市区远是劣势,但是离济南近却是优势,经过镇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转身向“南”,借省会经济圈的东风,特别是抓住济南提升产业标准、许多企业外迁的契机,规划建设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莒镇工贸园区2017年11月启动建设,借助农地入市试点保障了用地,目前已建成园区占地220亩,1440平方米、288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5栋,正在建设的占地344亩,预计年底投入使用,50多栋厂房已基本被预订,以机械加工、食品制造等为主,达产后可解决4000人就业问题。
山东泽森商用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超市货架,企业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公司从济南市历城区搬迁到莒镇工贸园,主要看中三点,交通很便捷,成本有降低,园区模式好。
秦飞龙介绍,对接省会经济圈,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做好交通衔接,打通了园区到济聊高速潘店入口的高速公路之间8公里的连接线,实现了开车1小时内到济南市区;另外,规划建设的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大西环)在莒镇以东5公里有下口,目前连接道路也正在拓宽改造。二是做好园区建设,园区统一打包完成用地、环评、安评、工商登记等手续,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等九项基础设施,全程代办;采用工业地产模式,委托第三方运营商建好标准化厂房并代理招商进行物业管理,厂房建成后,项目方“拎包入住”,企业搬迁的“空档期”压缩到1个月;可买可租,分割办理不动产登记,可通过按揭贷款减轻进驻企业负担。
与莒镇紧邻的伦镇,同样出现了济南外迁企业扎堆进驻的情况。在废弃林场上建设的伦镇创新创业园,一个数控机械特色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形成。正峰数控机械负责人史国告诉记者,至少有20多家同类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年从济南天桥区集体搬迁到这里。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强介绍,他们变原来单个招商项目为招引产业集群,形成“组团式”发展,大批济南企业纷至沓来,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莒镇、伦镇两个基础薄弱、连续多年位于考核后列的偏远乡镇,在2019年度综合考核中均排名全市前列,一举成为当地对接省会经济圈的桥头堡。
济南与德州地缘相近,历来联系紧密,德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很早就提出了“北接京津,南融省会”战略。6月23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大西环)项目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规划中的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穿过齐河、禹城、临邑等县市,将整个德州南部很多镇村也纳入“济南一小时生活圈”。近年来,济乐高速、德上高速、齐河黄河公路大桥等诸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先后建成通车,济齐公交顺利运营,开创了全省跨地市互通公交的先例,日均发送旅客7000人次。
产业对接协作方面,德州多个市县与济南有关县(区)建立友好区县关系,乐陵市、临邑县成为齐鲁制药生产基地;禹城市引进的项目近三分之一来自济南;特别是与济南隔黄河相望的齐河县70%以上的项目与省会产业配套。
下一步德州将着重在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集聚科教创新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抢抓省里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高铁网络机遇,谋划建设德州至济南的城轨高铁(德州—平原—禹城—齐河—济南)。德州将聚焦省会经济圈重点发展的教育医疗康养、高端装备、量子超算,继续强化与济南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联系,共建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等平台。
新闻推荐
“VANS”(范斯)于1966年诞生于美国,该品牌将滑板等极限运动与生活方式、艺术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极限运动潮...
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