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理念带来发展新活力

德州日报 2017-12-13 09:36 大字

□本报记者王贺

注重人才增强创新“后劲”,综合治税带来财政收入增长,腾笼换鸟“换出”发展空间,创新融资模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回顾各县市区在督查评议中展示的成绩,大批好项目固然令人振奋,各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也让人印象深刻。

向内挖潜,发展空间更广阔

“今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我们累计新增税收6000余万元。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三清理一整顿\’工作,还清理财政沉淀资金1403万元,清缴土地使用税2931万元,化解处置不良贷款8107万元,清理闲置土地706亩。 ”在庆云县新落成的税收共治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了该大厅建成后在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工作效能等多方面的成绩。

2017年既是经济发展上的动能转换之年,也是生态环境上的治理阵痛之年,各项守底线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形势变化,各地纷纷化压力为动力,着力化解落后产能,释放发展空间。近一年来,禹城市通过政府收回、嫁接改造、破产重组,先后盘活13家落后产能企业、980亩土地,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在平原县,当地大力度清理开发区闲置低效用地2600多亩,9家闲置企业安排了新项目,拓展了发展空间。乐陵市着力理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察机制,加强违法占地、房地产市场规范,清理闲置土地和依法拆迁等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在宁津县,当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区中园布局,放大了优势产业的集聚和引领效应。在齐河县,当地科学调整园区规划,一举盘活土地8000亩,为历年来最多,保障了重点项目所需。

在把握机遇、抢抓机遇的同时,各地在“挖潜”上的创新意识更值得关注。禹城市在南街社区这个最好的地块建学校,盘活周边土地300亩,不仅为财政筹集近10亿元资金,还为周边企业解了困、化解了金融风险。在武城县,当地抢抓环保倒逼机遇,仅鲁权屯镇一个镇就通过治理1017家“散乱污”企业,新增446家规范的新企业,还创出了“共享工厂”这种中央空调产业新的发展模式。透过这些新思路、新举措,我们不仅看到了各县市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求发展的担当精神、敬业态度,各县市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执行能力更为可贵。

“换脑”融资,产业平台更坚实

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0亿元,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建设,计划2年内建成——置身位于禹城市的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项目现场,记者感受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德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这里将建设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园、创新孵化加速区、综合区、专家公寓及商业配套设施等,其中仅产业园的建筑面积就达16.5万平方米。 ”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禹城市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及生态宜居中心。

德州高新区这一项目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极富智慧。通过变招商为招标,当地在寻找项目合作者的过程中,将行业前十企业引入竞争磋商,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5.5亿元。同时,他们创新建设运营一体化新模式,项目合作期财政可累计获得净收入10亿元,建设方要按要求完成招商,否则用工程款抵扣,因此提前消除投资风险。据了解,这一项目已入选中国PPP基金样板,同时也是中国PPP基金在山东第一个入股的项目。

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融资是构筑发展平台的重要基石。今年1至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2.7亿元,增长9.5%,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面积达7.9万平方米。同时,全市“全面改薄”开工、竣工进度均为全省第1位,解决“大班额”竣工率居全省第4位;新开工棚户区改造46495套,是2016年的2.8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各地投融资方式的创新密切相关。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培养“双创”人才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学院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双电机同轴自平衡电动车”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山东省为推动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部署。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把...

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