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个文明“航标”

德州日报 2017-07-11 09:14 大字

[摘要] 全市志愿者积极行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帮老助残、交通文明劝导等系列活动——

□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范宜超

德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志愿者成为创城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他们或在清扫垃圾、劝导交通,或在帮助老弱、宣传创城,成了这座城市最靓丽的风景。

开车1小时来参加志愿活动

“能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感觉很快乐。”7月8日,德州市70余名青年志愿者来到减河湿地公园,他们一手提着大塑料袋,一手拿着铁夹捡拾垃圾。

7月8日至9日,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组织志愿者走进减河湿地,开展文明宣传、文明引导、文明监督、清扫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向市民发放创城倡议书1000余份,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创城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人人参与。 ”共青团德州市委书记王成介绍,团市委已经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很多志愿者让人感动。志愿者张爱利在平原与禹城交界的一所小学上班,每次听说有志愿活动,总要带着13岁的女儿开车1个多小时赶到德城区,与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参加活动。 7月8日,德州新语特教培训学校的自闭症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加入了志愿服务活动,帮忙在减河湿地清理垃圾。王成说,今后团市委还将继续配合创城工作,开展“青春助力创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半月400人报名创城志愿者

6月24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敬老院内笑声不断,来自市志愿者协会的30名志愿者带着蔬菜、猪肉、面粉,看望在这里居住的老人,给他们包饺子,还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

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杨明告诉记者,协会每个星期都会组织志愿活动,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会员也从开始的几百人发展到如今的13万人。共青团德州市委副书记张芳瑞介绍,从德城区开展的农村小学志愿支教“渤爱课堂”,到禹城市开展的油画扶贫志愿服务,再到经开区开展的助老志愿服务,当前德州市志愿服务已经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让志愿服务久久为功,更专业,更能满足受助者需求。为了配合德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工作,团市委和市志愿者协会近期招募了一批创城志愿者,原本计划1个月招募500人,没想到半个月就有近400人报名。

与此同时,民政、妇联等部门也组织义工和巾帼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妇联每周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文明督导交通、家庭教育巡讲等活动,充当创建文明城市的“助燃剂”。捡拾垃圾、文明助老、慈善义卖……德州市青年义工协会时常组织公益活动。会长桂大智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为德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

用行动带动影响周围的人

市民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不仅提高了交通、环保等意识,还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

前不久,在德城区新湖街道城隍庙社区,开展了一场集中清理小广告、城市“牛皮癣”的志愿服务活动,原本40人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一下多出来20多名“生力军”。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志翔询问后才知道,是社区居民主动加入了志愿活动。居民马长喜经营了一家奶茶店,知道社区清理“牛皮癣”,带着两名店员参加了志愿服务。他说:“原先,总是志愿者来我们店里宣传创城,这次我们也真正加入这个队伍,感觉很开心。 ”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个文明“航标”。如今,德州正成为一座“志愿者之城”,据有关部门统计,仅青年志愿者就有13万人,民政慈善义工约3万人,巾帼志愿者5.1万人。“当前,德州市创城的氛围更加浓厚,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数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都有所提高,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文明办主任常树风说。

新闻推荐

房寺镇:移风易俗净乡风

宣传教育 制度规范 文化引领

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