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堤坝巡堤抢险,下堤坝全力抢收 夏津县千名守夜人筑牢防洪堤,迎战1958年以来卫运河最大秋汛农村大众报记者郑希平通讯员王冬
深夜巡堤的村民。10月13日凌晨,22公里的卫运河夏津段依旧灯火通明,人员车辆川流不息,上千名干部群众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正分班分组24小时对堤坝进行不间断巡查。记者跟随队伍行走在堤坝上,西侧是望不见对岸的漆黑河面,水流湍急;东侧则是机器轰鸣,各式履带收割机正连轴作业,抢收早已成熟的玉米。
夏津县水利局局长孙家滨,这些天一直吃住在大堤上。7月份防夏汛,他也是吃住在这里。“8月1日,卫运河流量到了每秒954立方米,这是1996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而这次秋汛则是1958年以来最大的秋汛。”这次秋汛有多大?孙家滨给出了实时数据:10月12日晚流量达到了每秒1180立方米,水速达到了每秒4米,已经远超今年夏季防汛时的最高峰值。这对于一直防范夏汛的平原地带而言,是十分罕见的。
更让水利专家担心的是,自7月份开始,整个卫运河大堤就一直处于浸泡之中。孙家滨介绍,水位一直在高位运行,水流的破坏力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
卫运河的水来自哪里?记者了解到,一是本地降水。往年夏津平均降雨量在523毫米,今年降雨量则达到了870毫米,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降雨量很少超过800毫米。除了本地降水,上游行洪加大了卫运河的水流量,其中包括河南境内卫河的水,也包括山西境内彰河的水。夏季防汛防的是彰河卫河的水,这次秋汛防的主要是山西彰河来的水。
按照夏津县抢险应急规定,每一天必须有一名县委常委驻守大堤。据夏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民介绍,作为进入德州的第一段,卫运河夏津段全程22.2公里,沿途共有3个乡镇18个村,都是防护巡查的重点。“我们每天组织千名干部群众在大堤上24小时进行巡查,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张建民表示,从机制到预案,还有防汛物资的储备上,全县都进行了充分动员,并做好了充足的防秋汛准备。
在大堤上,记者看到防汛物资准备充足,包括大型的机械装载机、翻斗车,还有砂石料、编织袋、土方等。整个大堤全部拉上了电线杆,保证照明需要。同时,市县的水利专家值班坐镇,随时会商研判。
除了物资的准备,大堤沿线的乡镇干部群众也都加入到了防秋汛的队伍之中。郑保屯镇杨中村村支书田明岳,白天还在组织村民进行玉米抢收大战,晚上就带着村里80口子人,分组分班24小时对他们负责的大堤段进行巡查。“目前村里2100多亩玉米地,已经收了70%。村里老少爷们全都闲不着,值班的上堤应急抢险,不值班的全部下地帮助收玉米。”田明岳边说边指向了大堤东面庄稼地的几处亮光,那是履带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在连夜抢收。
66岁的杨西村村民曲善中,家中的4亩多玉米已经收获完成,这些天他一直靠在防汛大堤上。“这么大的水,1996年时我见过一次,那时候是夏汛,我们也是吃住在大堤上整整十多天。”曲善中说,他是一名老党员,随时听从召唤。
大堤东岸是村落,再往东就到了县城。“整个河堤比周边村子高出不少,比县城高4米,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孙家滨介绍,目前卫运河水深已经接近10米,河道最宽的地方达到了1500多米,窄的地方也有600多米。
天气预报显示,这几天天气继续放晴,村民们说,如果“天公作美的话”,庄稼这几天就能全部收获完毕。一夜无眠的上千名守夜人,白天将继续投入到抢收玉米的队伍中。根据研判,整个防秋汛工作将一直持续到10月底。
新闻推荐
5月11日中午,夏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三中队在城区观光路开展酒驾整治行动。下午2时许,一辆河北籍黑色轿车由南向北驶来,执勤交...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