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录生活中每次感动,记录生活中每次感动

德州日报 2012-08-09 17:04 大字

刘月新本是河北沧州人,她的家乡与庆云县很近。或许是民风接近的缘故,在刘月新的作品里,你很难看出其文章究竟是河北还是山东的特色。我曾多次讲,文学创作一定要有地域性。可是,一旦落实到她的作品里,反而地域特色并不十分明显。这不怪刘月新,怪我没具体讲清楚。我们说的地域,指的是大的地域体系,它涉及文化传统、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就沧州和德州而言,这么多年来,虽然也出现过祖籍此地的王蒙、蒋子龙等名家,但他们的作品里几乎看不到这里的地域特色。这多少是他们的遗憾。

关于地域文学写作,我是一贯倡导的。近年来,我到很多地方做讲座,跟业余作者交流最多的问题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是社会学范畴;怎么写,是艺术美学问题。地方业余作者不缺生活,缺的是发现生活、提炼生活,通过个人的发现写出引发人们共鸣的作品。如何发现生活中的亮色,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就大多数作者而言,往往发现不了生活中闪光的细节,总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于是到各处去采风,去行走。当然,到各地走一走,长长见识,激活一下惯有的僵化的思维,这没什么不好。但那样的作品写得再多,往往也缺乏厚度。因此,我希望业余作者要很好地挖掘身边直接经历的生活。只有悟透了熟悉的生活,再运用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习惯,作品才会写得出彩,写得有神韵。

刘月新在行政机关任职,甚至还一度担负着县里的招商工作,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她并不因此而对文学创作松懈。有几次她到北京开会办事,顺便到家里来拜访我。交谈中,她总会拿着一个本子,不停地记录我对文学创作的一些心得。她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动。在县里,她工作之余,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在我们认识的两年时间里,她创作的散文有几十篇。其中有五六篇还发表在我主编的 《中国文化报》副刊上,为我们报纸添色不少。

刘月新的散文大都从现实生活着手,真实地记录着每一次的感动,而且极其重视细节的发现。譬如,那篇生动的《小鸟闯进我屋里》。作者不经意间看到办公室里飞进一只麻雀,她既没有抓它,也没有赶走它,而是做了极细致地观察:“此时,小鸟啾啾地叫着,两只小腿不停地在那里摆动,没有要走的意思。我来了兴致,干脆停下手中的书,身子向靠背上一倚,双臂抱架与它对视起来。这只小家伙身子肥肥的,羽毛亮亮的,像个球儿,很是精神。看得出,是只雏儿。它啾啾地叫几声,向前跳跃几下,然后瞅瞅我;又叫几声,又向前跳跃几下,再瞅瞅我。我坐着,一动不动地欣赏它的表演。它越来越放松,从画框跳到画轴上,一落脚,画轴轻轻动了一下,就赶紧飞落到挂画的钉子上。小东西,真聪明。它左右扫视了一下,啾啾地叫几声,又从这个画轴跳到那个画轴上。在西墙正中那幅大字 ‘梅香\’的上方,它竟然低下头来,面朝大字深情地望着,好像头要钻到字里去。它想干什么呢?是故作风雅,还是闻到了墨香?它瞅瞅我,我一动不动。”这样的细节描写,谁看了不心动呢?

好的叙事散文一定得意于细节的发现与描写。同时,这种描写决不是孤立的没有目的的描写,它必须倾入作者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要最大限度地和读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你的散文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刘月新的散文好就好在她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统一。

在我与刘月新的多次交流中,她也曾几次谈到对文史类散文的看法。她说,那些名家的文史散文好像挺有学问的,但读着就是打不起精神来。因此,她更钟情抒情散文。像刘月新这种类型的作者具有普遍性,很多作者总怀疑自己偏爱某一种类型的作品是不是有点偏食?诚然,人吃全食最好,可谁能做得到呢?我以为,吃偏食固然营养不全,可在另一方面也偏得啊。人一生选择什么,有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从目前刘月新创作的大量的亲情、乡情、生态以及人生感悟的散文看,我可以肯定地说,她的创作之路走得很正确,而且非常适合她。至于语言的娴熟、技巧的多变,我觉得在以后的创作中,她会更加地得心应手。

过去人们不是常说,好婚姻是等来的吗?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好作品也是等来的。刘月新少年时就做文学梦,人到中年才真正发力写作散文,以她的经历和才气,在散文的大家庭中一定会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我真心地看好她!□红孩

(本文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秘书长,著名散文作家、理论家)

新闻推荐

庆云县举办山东庆云浙江龙泉书法交流展本次展览以

8月18日,庆云县举办 “山东庆云——浙江龙泉”书法交流展。本次展览以“水墨尽展浙鲁情,崇文尚德庆云城”为主题,共展出书法作品百余幅,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张超 摄...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