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丰收节,背诗词、做月饼、挖地瓜…… 小记者劳动中体验丰收之乐
体验丰收的喜悦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时节,也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9月24日则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22日,山东商报实践课团队带领小记者们来到齐河,做月饼、挖地瓜、做窝头、采摘苹果、葡萄和桃子,在“诗词大会”中共同迎来实践课首届“中秋丰收节”,劳动中体验丰收的快乐。文/图记者杨芳邹元德
“诗词大会”难不倒小记者《春江花月夜》一口气背完
9月22日8点半,大巴车载着39位小记者出发开往此次“中秋丰收节”的目的地,而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车上就开始了。行进的路途中,“诗词大会”的规则公布:全部小记者将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可轮流派代表背诵与“中秋节”或“月亮”有关的诗词,背过了则可为本组加分。每一轮淘汰的小组,可以通过唱歌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复活”。
活动规则的宣布迅速引发了小记者们的热情,大家或与周围的同学商讨分组,或搜罗自己脑海中相关的诗词,一时间车厢中传出阵阵诗词背诵的声音。不少小记者临时抱起了“佛脚”,现场开始背诗。
抵达目的地后,第一项活动“诗词大会”就正式开始了。大家自由分组后,可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队名。一时间小记者们马上行动起来,“我们是勇往直前队!”“我们是哈哈哈队!”一边说着,一边队伍里传出了“哈哈哈”的笑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词大会正式开始,全部由四位初中生组成的小组先声夺人,一首《嫦娥》为活动开了个好头。而小学生们也不甘示弱,《静夜思》《望月怀远》《秋月》《古朗月行》……各个小组你来我往,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第二组的小记者、来自燕柳小学的马粲将《春江花月夜》一字不落而且非常流畅地背诵下来,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最终20多首诗词后,第二组凭借《春江花月夜》的加分成为了全场第一名。
亲手制作月饼、窝窝头美味带回家给爸妈尝尝
接下来就是制作月饼的时间。
“将用来做皮的面球摊开,将馅料包在里边,然后再整体团成一个圆球,最后将圆球放在模具中一压,冰皮月饼就做好了。”工作人员向小记者们进行了演示,整个步骤听起来似乎容易。但做起来却有些小考验。“老师,我的面皮包不住馅料。”“面皮怎么才能摊成圆形?”原来,不少小记者对擀面杖的使用并不是很熟悉,有的摊得太厚,或者形状不规则。
一个成功了,剩下的三个做起来就简单多了。到了下午,小记者们又迎来下一项挑战就是制作窝窝头。在工作人员手中,随手捻起一个面团,用大拇指一顶,手一转,一个标准的窝窝头就制作完成了,孩子们看到老师的演示,自己也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在制作窝窝头的过程中,小记者们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有的瘦瘦高高,头上有着尖尖的角,但有的却是矮矮胖胖,头上不仅没有角,还被戳进去了一个小洞。
“这个是我的。”“我做的窝窝头就是这样尖尖的。”窝窝头一出锅,小记者们一下子围了上来,认领自己亲手制作的窝窝头。“窝窝头和月饼都要好好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尝!”来自甸柳一小的小记者张梓涵告诉记者。
摘果子体验丰收喜悦挖地瓜体现分工合作
说到收获的乐趣,当天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就是挖地瓜大赛了。小记者们先跟农民伯伯学习了铁锹的使用方法,“大家注意看,挖地瓜的时候要竖着插进去,斜着插容易把地瓜铲成两截。”刚一讲解完,小记者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
比赛要求每个小组各挖八颗地瓜,比赛完成的速度。比赛过程中,有的同学理解成了挖八个地瓜,在工作人员再次解释好规则后,继续投入到了挖地瓜的行列。还有的小组为了加快速度进行了分工,有人负责挖,有人负责捡,还有人负责运送,最终各个小组几乎同时完成了任务。拿着自己挖出来的大地瓜,孩子们快乐写在了脸上。
当天,小记者们还体验了采摘水果的乐趣。看着树上一个个硕大的苹果,小记者们兴奋地冲了进去,“这个苹果太小了。”“这个还不够红。”小记者们精挑细选,不一会就摘满了整整一大筐。
在这一整天里,每一项活动都要求小记者们以小组为单位行动,原本不同学校或者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小记者很快熟悉起来,同时还做到了相互合作。
活动最后,等待窝窝头蒸熟的时间,小记者们又分成了两个大组开展拔河比赛,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经过四轮激烈的比拼,双方以二比二的比分都成为当天的胜利者。
丰富的活动内容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动手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什么是团队。
新闻推荐
他们是夫妻、兄弟姊妹或好友,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出租车“亲友档”共创幸福生活
强生出租车公司司机刘强夫妻同开一辆营运车,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合影。近年来,受网约车冲击,济南出租车市场波动...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