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华:垃圾没了心里亮了,张华:垃圾没了心里亮了

德州日报 2014-12-23 16:34 大字

张华镇是平原县较偏远的乡镇,今年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他们实现了村庄面貌由“洗脸”向“洗澡”的深入转变,连续4次在全县考核评比中排名第一。

12月17日,记者驱车沿着张华镇乡村公路行驶,沿途20余个村庄,村容村貌、大街小巷整洁如新。房前屋后的柴草堆、坑塘沟渠的垃圾堆,甚至街巷边的杂草、树叶都不见了踪影。

张华镇是距离平原县城19公里的传统农业乡镇,在今年连续四次的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中排名首位,树立了城乡环卫的张华品牌。

垃圾去哪了?张华镇党委书记于春君拿出一本专门记录各村庄垃圾死角的笔记本,他说:“村里边边角角的垃圾,都记到了镇、片、村三级干部的本子上、脑子里了。城乡环卫要想搞好,首先要领导重视。 ”

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于春君不定时的骑车下村到卫生死角检查。根据发现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达到标准要求的,实行“销号”。对工作推进落实不力的,对相关片、村负责人在镇大厅LED屏幕上张榜公示,达到红脸出汗,加压鼓劲的目的。张华镇镇长李好云制定了以奖代补的奖励措施,将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与村干部的待遇挂钩,对整治力度大、成效明显、达到标准的村庄现场奖励。仅11月份集中整治,46个行政村就投入资金50万元,全年已累计投入115万元。

该镇强调社区、村庄党组织班子的重要性。在建立健全基层班子的基础上,充分发动群众,一周时间出工1万余人次,机械1500台套,全年累计出工5万余人次,动土2.6万立方米,清理三大堆5700堆,推动全镇环卫工作从村庄主街向胡同延伸、从村内向村外延伸、从排水沟向坑塘延伸,实现了村庄面貌由“洗脸”向“洗澡”的深入转变。同时,张华镇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投资90余万元,新建日处理40吨的垃圾中转站一处,修建垃圾池46个,配备保洁车90辆、垃圾箱300个、垃圾清运车5辆。目前,全镇垃圾日运输量达3吨,累计处理垃圾450吨,建立起了户集、村镇运、县处理的环卫长效机制。

不仅如此,张华镇在环卫工作中,一手清垃圾、一手抓宣传,为46个村庄发放了便携式音响,统一录制了宣传广播,每天三次准时播放;投资180万元,建设40余座文体小广场,绘制各类宣传画100余幅,确保文明观念入耳入心。

“现在,村里人人享受这种干净的环境,再没人牵着牛羊在大街上遛了。村里的垃圾没了,我们心里亮堂了。这不,倒垃圾成孩子最愿意干的活了。”在张华镇梨园村,正领着孩子倒垃圾的郑立青笑着说。

□本报记者 周坤 本报通讯员 金吉鑫 张大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让孤寡老人享受家的温暖,让孤寡老人享受家的温暖

老人什么时候该添置夏衣冬被,她提前做好准备;老人的生日,她记在笔记本上;老人有了病痛,她请医拿药,忙个不停。她就是平原县龙门中心敬老院院长崔静,敬老院的老人们亲切地称她为“贴心的好女儿”。2013年...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