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州平原大学生自造飞机花费1.4万元圆了飞行梦

黄河口晚刊 2013-05-09 20:52 大字

5月3日,王双健正在自家的仓库内摆弄一架飞机,好奇的村民们围着他问个不停。热心的王双健给村民演示着,熟练地操纵方向杆,机翼后面的部分上下摆动,螺旋桨飞速转动。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架飞机是出自他和同学之手,仅仅花费1.4万元。

初识飞机儿时梦想瞬间迸发

今年23岁的王双健出生在德州市平原县开发区王通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他就对飞机非常喜爱,家里经济不宽裕,他就自己动手用木头制作飞机玩具,从那时候开始,他那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是有一架自己的飞机那该多好啊!

2011年秋天,正在山东科技大学读大一的王双健回德州平原,偶然发现平原县上空出现一架小型飞机,飞机由内向外不断地喷洒出农药。飞机在空中盘旋,不时画出的美丽弧线,令王双健着了迷。“我是机电工程系的大学生,能不能自己制作一架低空飞行的飞机呢?”儿时的飞机梦想被瞬间激发,他决定要自己造一架飞机,自由翱翔于蓝天。王双健的这一想法令他兴奋不已,甚至在睡梦中他都在构思如何制作飞机。

废料利用第一架飞机顺利诞生

不久,王双健付诸了行动。一些专业书籍网上买不到,他就利用周末和假期,去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购买了《飞机结构设计》、《空气螺旋桨原理机械应用》和《活塞式航空动力装置》等制作飞机的专业书籍。在随后的一个学期里,王双健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看书、查资料、上网学习飞机结构、发动机原理等相关知识。

大一寒假期间,王双健回到家里,凭借一个学期“恶补”的飞机制作知识,开始着手飞机制作。他从家中找出废旧的钢管和铁皮,做机身、机翼。没有发动机,他就把家里的一辆旧摩托车的发动机卸下来。没有螺旋桨,他就自己动手用榆木削了一个……

经过一个寒假的艰苦努力,一架机长5.5米、高1.8米、翼展8.8米的飞机顺利诞生了。

整架飞机没有花费一分钱,全部都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由于没有实际制作经验,王双健在连接发动机和螺旋桨的时候,将输出轴直接连接,再加上发动机的动力较小等原因,导致飞机无法起飞。

三人携手第二架飞机试飞成功

第一次制作飞机失败后,王双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把飞机的图片传到本校的QQ群里与大家交流。与他同校的德州平原老乡张帅和张成凯,在网上无意中看到王双健发的飞机图片,非常感兴趣,从此由王双健一人独战,变成了三人协作。

他们决定制作一架技术含量高、性能好、质量过关的飞机。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资金问题。为攻克难关,2012年寒假,王双健只身去上海一家工厂打工,为了多挣钱,他过年都没有回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一个月下来,赚了2500元钱。回校后,他们三人都利用业余时间拼命打工挣钱。

三个人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梦想。等钱筹得差不多了,制作场地又成了大问题。经过多方联系,学校的机械厂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三个人边研究、边买材料、边制作,附近方圆25公里的木材、建材、五金市场都跑遍了。2012年秋天,历时40多天,花费1.4万元,第二架飞机制作成功。

这架飞机机长9.8米、高1.8米、翼展9.8米,重量为130公斤。

2013年4月7日,他们三人制作的飞机在平原县开发区王通村村南的公路上,迎着6级大风,顺利起飞。“我们自己动手做的飞机,可以完成低空喷药的任务。”王双健说。(德州晚报记者 王志强通讯员 李静 报道) 

新闻推荐

李登海玉米种,老百姓想种敢种, 德州市平原县裕欣家庭农场宋祥杰

去年,我试种了紧凑型玉米种登海605和登海618。奇迹是:一片前茬种茄子的50多亩夏玉米,创了当地夏玉米的高产纪录;其余几百亩大田,平均亩产也有1500斤,成了当地爆炸性新闻。有几...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