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之不易的“九连增”,来之不易的“九连增”

德州日报 2011-11-04 18:31 大字

今年,德州市连续第三年实现“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在促进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的因素中,政策支持、高产带动、科技推广的作用至关重要——

统计显示,2011年与2003年相比,德州市粮食总产增加47.5亿公斤,9年来全市共生产粮食502亿公斤。

“真金白银”调动积极性

“不仅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遇到干旱还发抗旱补贴,加在一起,一亩地能补100多元。”10月25日,齐河县焦庙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希勇这样告诉记者,由于国家政策好,现在村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德州市粮食生产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对国家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及各级政府在粮食生产中不遗余力的投入。 2004年以来,全市累计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资金6.28亿元、良种补贴4.2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7.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3亿元。

德州市还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确定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增长10%以上,每年直接用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投入不低于 1.5亿元。齐河县财政投入 1000万元,用于 10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的免费深耕、免费宽幅精播补贴。去年以来,该县先后投入1亿元用于兴修农田水利。

“‘真金白银\’的投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年来种粮面积持续增加,粮食单产也屡创新高。”市农业局局长邵国君说,有的县还把粮食生产纳入对基层干部的考核,统一了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全市上下对粮食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

高产田“以一当十”

日前,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齐河县10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区进行测产,平均亩产达718.71公斤,创造了全国面积最大、单产最高的新纪录。而今年全市实施高产创建的47个重点乡镇示范点,小麦实打平均亩产687.08公斤,较去年增长7%。

如果说政策支持是普惠式的促增产,那么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就是在培养增产的“尖兵”。

自2008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以来,德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的文件,今年又将整建制高产创建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门的推进委员会,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评。

高标准制定了全市粮食生产三大板块发展规划,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共涉及53个乡镇,面积380.7万亩,占到粮食种植总面积的53.6%。

2009年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粮食总产达到721.2万吨,成为全国首个 “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高产创建示范片技术的推广,形成了以示范区为中心的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全市粮食均衡增产。

齐河县焦庙镇周庄村村民王延洪告诉记者,近几年,粮食每年都增产。今年,他家的小麦亩产665公斤、玉米亩产700公斤,而2007年这两个产量分别为400公斤和450公斤。

科技推广助力均衡增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德州市的农业科技支撑和服务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临邑县翟家镇孙汉服村村民孙丰忠说:“没有县里组织的农技培训和秸秆还田、深耕等技术的应用,就不会获得那么高的产量。 ”去年,他凭借玉米1029.6公斤的亩产,摘得“山东粮王”桂冠。

近年来,德州市集成推广配套技术措施,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市农业局常年派出粮食生产巡回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技术培训、良种普及和关键技术应用。先后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小麦、玉米新品种7个,引进筛选出适合德州市种植的新品种55个,确定主推品种22个,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集成推广了播后镇压、浇越冬水、“双晚”、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10多项粮食丰产增产技术措施,每年累计推广1800多万亩次,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7%,高于全省水平10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德州市还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奠定“硬件”基础。 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2.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目前已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田400万亩。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付振东 李炳勇

新闻推荐

马墨喜和他的“草根文艺队”,马墨喜和他的“草根文艺队”

在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马天佑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 “明星”,他就是65岁的马墨喜。说他有名气,是因为他不但自己唱,还带领60多名村民一起唱、一起演,并组建了文艺演唱队——不单唱传统曲目,更歌颂党的...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