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墨喜和他的“草根文艺队”,马墨喜和他的“草根文艺队”
在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马天佑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 “明星”,他就是65岁的马墨喜。说他有名气,是因为他不但自己唱,还带领60多名村民一起唱、一起演,并组建了文艺演唱队——
不单唱传统曲目,更歌颂党的好政策和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9年来,马墨喜和他的文艺演唱队究竟跑了多少路,去过多少企业和村庄,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有心的乡亲们帮他记清楚了,马墨喜的文艺演唱队每年组织参加各种义务演出80余场次,观众达2万余人次。
马墨喜毕业于临邑师范学校,自幼爱好文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可前些年,由于家庭困难,他整天为一家老小的生计奔波,根本没心思搞文艺。只有逢年过节,他才拿出心爱的乐器过过瘾。
改革开放以来,马墨喜的日子也和其他农民一样,步步高节节甜。到了2001年冬天,随着他小儿子婚礼的结束,老人最后一桩心事也了却了。那年大年三十,马墨喜拿出心爱的二胡,调好音,摆上菜,满上酒,拉起了吕剧调。老伴马吉香也扎上红绸子,扮作李二嫂,夫妻二人一拉一唱,演起了 《李二嫂改嫁》。乡邻们纷纷前来围观,看着他们老两口惟妙惟肖地表演,大家无不拍手叫好。好事的村民嚷嚷道:“老马,俺唱两句行吗? ”马墨喜笑笑说:“怎么不行呀,欢迎大家都来参与。 ”欢快喜悦的气氛感染了众乡邻,大家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你一段,我一句,好不热闹。从那以后,马墨喜就再也没撂下过二胡。
这些年来,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看着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马墨喜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如今咱农民种地不交税,看病有医保,买大型农机和家电也有补贴。这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呀,我要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于是,他召集乡亲们在自己家中搭起了戏台,办起了文艺演唱队。由于队员们有老有小,演艺水平也参差不齐,马墨喜就当起了辅导员和服务员,因材施教。老年人理解、记忆力差,表演动作学得慢,他就不厌其烦地做示范。
没有道具,他就自己掏钱买;没有乐器,他就自己花钱置办;没有剧本,他就自己连买带创作。 9年来,为搞好文艺演唱队,他先后投入1.5万元,从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农忙的时候,白天没空儿练,他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没有教练,他们就自己跟着电视学。为了讴歌新时代,马墨喜自己创作编写了大量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剧目。其中《建设咱们的新农村》《咱们临邑就是好》《放羊老汉奔小康》等节目不仅在本县演出,还在县、市、省电视台相继播放。
“一个女儿一片天,老有所养享晚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更孝爹和娘;男孩女孩一样强,长大都能做栋梁。”这是马墨喜为文艺演唱队编排的宣传计划生育的小戏。原来,马墨喜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到,如果男女比例失调,这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为改变人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马墨喜连夜创作了剧本 《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初稿。他又找人修改,最后编成了小戏,受到群众的欢迎。后来,还在省电视台播出过。
村民马丙臣对笔者说:“在我们村,乡亲们一闲下来就跑到马墨喜家里看节目,耳濡目染中人们受到政策的熏陶,村风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9年来,我们村先后被县、街道办事处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政策文化宣传先进村,这其中老马和他的‘草根文艺队\’功不可没。”
□任清松乔慎
新闻推荐
万余艺术骨干活跃城乡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