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邑六成园区企业实现“三无”排放,临邑六成园区企业实现“三无”排放

德州日报 2011-06-07 19:21 大字

[摘要]“吃”垃圾 “吐”金银

临邑讯 (李禄超)6月3日,笔者走进鸿利化纤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堆堆废旧的塑料瓶、塑料包装和涤纶废丝,经过特殊生产线的加工,变成了纺织业的上好原料。 “这些废料值不了几个钱,可是加工出来的纤维却是抢手货,一吨能卖到8000多元。”该公司总经理陈显寿向笔者展示了生产示意图:废旧塑料经过高温蒸汽消毒、高温融化,再经过卷绕、高温集束、牵伸,最后形成高档涤纶纤维。

“正是通过这套流程,我们 ‘吃\’废旧塑料, ‘吐\’高档涤纶纤维,一年能赢利5000多万元。”陈显寿得意地说。

不仅仅是鸿利化纤,爱地生物科技公司从成本仅500元的废酵母中提取高端蛋白原料核力素,一吨可以卖到2万元;山东恒源石化集团对重催车间产生的含有大量可燃物质的气体进行回收,使之成为新能源,年增效益1200万元;索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煅烧炉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年可发电3533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3万吨……在临邑县, “废品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众多企业 “吃”着垃圾、 “喝”着废水,却 “吐”出高档纤维、环保砖、优质蛋白等产品。

近年来,该县以生态工业为龙头,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和扶持电子机械、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促进工业经济向低耗能、高科技、环保型方向发展。在引进项目中,实行关口前移,改变以往 “先签约、再评审”的做法,坚持进区项目由专业机构和专家把关,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签约。与此同时,该县以清洁生产、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重点,鼓励企业改进传统工艺,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技术、 “零排放”技术。目前,该县已涌现出废塑加工、植物纤维饲料等20多项新兴产业,新增各类专门致力于废物利用的工业企业130家,年创产值22亿元,利税1.5亿元。近六成园区企业基本实现了 “三无”排放,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发展新模式。

新闻推荐

农民杨超的轻松麦收,农民杨超的轻松麦收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清甜的麦香味更加浓烈。6月15日,在临南镇杨香村的一片麦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很快,村民杨超家的20多亩麦子就收完了。“用收割机快得很,一小时能收5亩...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