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杨超的轻松麦收,农民杨超的轻松麦收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清甜的麦香味更加浓烈。
6月15日,在临南镇杨香村的一片麦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很快,村民杨超家的20多亩麦子就收完了。
“用收割机快得很,一小时能收5亩多呢,连种带收,一年也就忙个十几天。而且粮食种得越多越赚钱,现在全都机械化了,多种上几十亩也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杨超站在田头上,悠闲地跟笔者聊着天。他说,他常年在附近的企业跑运输,粮食该种就种,该收就收,打工务农两不误。用邻居们的话说就是 “土里刨金”加上 “厂里淘金”,有吃的又有花的,实在是“旱涝保收”的美事。
正说着话,一辆“吃饱”的收割机停在田头,杨超大声吆喝着让一台六轮车停过来,一边扛着铁锹跑了过去。收割机仓门打开了,金灿灿的小麦顺着出粮口倾泻而下,流到早已铺好的一块毡布上。杨超抓起一把闻了闻,又捻起几粒放在嘴里,嚼得津津有味。
“嗯,不错,够干。 ”用嘴“验”完麦,他招呼刚才开六轮车过来的人说,“这一堆起码有2.3万斤。 ”原来,这个人是粮食经纪人,听说这片今天要割麦,一大早就开车过来等着,准备在地头上收购麦子。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的时候,他就已经跟杨超谈好了价格——每公斤2元钱。
装袋,过磅,装车……来回跑了4趟,才把杨超家的麦子运完。杨超一边数着钱,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他估计得不错,这堆麦子共23298斤,卖了23298元。 “去除成本,这20亩麦子能赚万把块钱,不如打工挣的多,好处是不怎么费功夫。 ”他满是汗水的脸上堆满了笑意,“去年到今年旱得很,不过我们村没受影响,前几年政府打的机井帮上大忙了,我这一亩地合着能打1160多斤呢。种地有补贴,浇地也有补贴,打的粮食都是我们自己的,总的来说,种地划算。 ”
一大早赶来收麦时,杨超两手空空;晌午头麦罢回家,他仍两手空空。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的口袋里塞满了钞票。顶着大太阳,他要赶回家吃午饭,因为今天忙麦收,厂里放了他一天假。休息一下午,明天就能继续出车了。
□李禄超
新闻推荐
德州是国内唯一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三大品牌于一身的城市,生物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以生物医药旗舰引领生物产业向高端发展,是构建现代生...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