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达2米,麦秆粗如芦苇!麦穗上长麦穗的小麦,紫玉米与高粱杂交而成的再生高粱五颜六色这些“怪庄稼”的育种者,既非教授也非研究员,而是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张国英

大众日报 2020-08-28 09:40 大字

□ 李剑桥 报道带着好奇、带着敬意、甚至带着质疑,记者走近这两位育种“狂人”——张国英(上图)和弭尚岭(下图)。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 本报记者 李剑桥

她一年四季都在种小麦、收小麦

一米八的小伙子往麦地里一站,看不见头,一量,小麦茎秆高达2米!记者今年五十有几,长这么大没见过这样高的小麦,麦秆粗如芦苇!

小麦不光秆高,还高产、抗旱耐碱,品质好,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一般小麦蛋白质含量是13%左右),而且茎秆也富含高蛋白,是喂养牛羊的好饲料,一年可以割2-3次。穗也长,麦穗长度达20多厘米。

除了高秆麦,还有麦穗上长麦穗的小麦,还有记者从没见过的白麦、黑麦、紫麦、红麦、绿麦等等。

不仅小麦五彩缤纷,玉米也是如此,有紫色、黑色、黄色和白色、红色,可称得上万紫千红了,紫玉米和黑玉米一粒种子能分蘖三至四株,每一株能长一至二个玉米穗,紫玉米和黑玉米不光穗多,更重要的是功能型安全放心的粮食。

紫玉米与高粱杂交而成再生高粱更是五颜六色,一次种植无限生长。

这是记者在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吕太占村看到的和了解到的景象。

这些“怪庄稼”的育种者,既非教授也非研究员,而是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带着好奇、带着敬意、甚至带着质疑,记者走近这两位育种“狂人”——张国英和弭尚岭。张国英,女,山东千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弭尚岭,乐陵市弭科农小麦研究所所长,山东千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顾问。

张国英称弭尚岭为师傅,“是弭老师把我领进育种的大门。”

第一次去吕太占村大约是5月中旬,是别人介绍的,人多,没有细聊,张国英在收大棚麦。一个月后,记者再次来到吕太占村时,张国英仍在收麦子。

由于事前没给张国英打招呼,当记者早晨8时左右敲她办公室兼卧室门时,她还没有起床。

“我早晨6点才睡,给小麦脱粒工作了一夜!一共加工剥粒了40个品种。”张国英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办公室地上、桌子上、沙发上、走廊里,到处都是一包包、包装好或未包装好的小麦育种材料。“今年培育的品类不下几十种。每一种都要单独收割、单独脱粒、单独存放。费时费力,非常麻烦,没耐心干不了这个活。”

简单吃几口早饭,她又忙起来了。在她这里,收获小麦是个精细活。她要把昨天从大棚里收割的小麦,一个个单穗手工脱粒,单独存放,数好有效籽粒数(一般都在100粒以上),再小心翼翼地放入包装袋,标注好,不敢遗漏一粒种子。“粒粒皆辛苦。”“遗漏一粒,数据就不准,品种之间就无法准确地比较。”

从脱粒到装袋,处理一穗小麦耗时半个小时左右。脱粒还不是最麻烦的,最费劲的是进行小麦杂交操作。要蹲在麦田里,在一穗小麦上用镊子给一粒粒去除雄花,然后再授粉,处理一穗小麦要持续一小时左右。常常是早晨进了大棚,晚上才出来。为了多杂交些更具有优势的新品种成果,张国英一蹲就是一天。蹲得腰酸腿疼的时候她就双膝跪在地下继续操作。“不吃饭吗”“吃饭?早晨熬上一锅粥,饿了就喝粥。有时一连喝好几天粥。”

在品种仓库里,各类小麦码放整齐。靠墙的一溜冰柜,放的也全是小麦育种材料。“为了加代种植,也就是不受气温限制,所以得冷藏。”

为了育种,张国英可以说舍弃了一切,甚至亲情。一年四季,她都泡在田里大棚里,没陪过孩子,没进过超市,没逛过街。

去年12月,小麦杂交最忙的时候,因为过度饥劳,她昏睡了一天一夜,儿子打电话一直没人接,感觉不妙,赶来含泪把她送到医院。大年三十,鞭炮齐鸣、万家团圆时,她还在大棚里给小麦授粉。“当时我就掉泪了。儿子过年也没人陪。”

育种,时间长、投入大、风险高,张国英也不例外。为了育种,张国英把过去赚的钱全投了进去,已投入几百万元以上。张国英是2017年来到吕太占村搞试验田的。她从当地一家农业公司盘下5万多平方土地和附属设施及大棚,还有储存仓库以及办公场所,从此,这里就成了她的家。

今年过完春节至今,她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培育基地。儿子来看过她三次。吕太占村的村民说,她比农民还农民。

当地小麦还没熟时,她已在收麦子,当地小麦收割完了,她还在收麦子。等当地农民割完麦子种玉米,她又开始种麦子。一年四季,张国英都在种小麦,收小麦……

这几天,张国英又忙着平整大棚土地,计划种夏小麦了。“现在种上,年底前就可以收了。”夏天种麦,冬天收,记者头一次听说!张国英的麦田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大田麦,一部分是大棚麦。大田麦有100多亩,大棚麦有12个棚,一个棚占地1.2亩。大田麦是“中试”,是比较成熟的品种,大棚里的小麦是为了加代及定向培育,不受季节影响。

走进小麦大棚,只见各色小麦高高低低,粗粗细细。“一平方米有10多种小麦,品种多的上百株,少的只有一株。”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国英培育的小麦品种,上市的已有8个品种,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已示范推广种植,今年将申请一个新品种参加省区域试验。“一个品种从研发至定向培育一直到繁育,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终于熬到量产了”张国英露出了笑容。

她一直给记者念叨,“我是农村出身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只要能给老百姓创高产,创效益,为国家多打粮再苦再累也是开心的。”2020年2月25日,张国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小麦发明专利,取名“英子1号”。今年还要推出几种小麦新品系,紫玉米新品系准备申请发明专利,还要申请航天搭载工程。

为了育种,在大棚里住了5年

张国英说,走上育种这条路,故事要从我的老师弭尚岭说起,他才是真正的育种专家,弭老师已有30多年的育种生涯。

记者初见弭尚岭,感觉他朴实厚道,标准农民模样。他不善言谈,但只要一说起小麦育种就滔滔不绝停不下来。

“要不是你来,我浑身是土,穿不了这么干净的衣服。”弭尚岭憨厚地笑着。

弭尚岭,1970年出生,乐陵市孔镇镇北小刘村人。弭尚岭三岁丧母,七岁丧父。是伯父把他养大成人。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他很早辍学在家。于是,一边务农,一边自学,自己“啃”完了小学课程。

他过着“极简”的生活,馒头就咸菜就是一顿饭,但花十几万元购置育种人工气候室却毫不吝惜,甚至为了育种倾家荡产,到现在还欠着一屁股债。

小麦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谁要毁了几株麦穗,他就“六亲不认”。

很多人觉得他很怪:“正说着话,人不见了,跑到麦地里看麦子去了”。为了育种,他在大棚里住了5年。30多年只做了一件事,搞小麦育种。当地百姓直呼他为“麦痴”。先看看“麦痴”最亮眼的荣誉和称号:

2013年6月弭麦一号小麦新品种在河北农业大学举办的粮王大赛上一举夺魁得到了小麦种子王的称号。

2014年被授予德州市乡村之星。

2015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弭麦3号小麦杂交育种及繁植方法。

2018年4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2019年4月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

“我的品种可是上过天的!”弭尚岭很自豪。

2016年4月6日,2008F3-2号彩色小麦新品系搭载实践十号卫星进行分枝型彩色小麦航天诱变育种。5月22日搭载小麦回到乐陵,6月8日对小麦种子进行加代,10月26日成熟收割。

2016年10月17日,弭麦7号种子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航天育种,12月12号种子回家到乐陵进行加代育种。

就在今年5月5日,弭18-1号高粱(玉米和高粱远缘杂交)、弭麦7号(发明专利)、弭麦8(分支型彩色小麦)、弭1916-1(超级小麦)搭载长征5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育种,5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6月11号搭载长征5号飞船的航天种子回到乐陵,进行高繁加代定向育种。

历经30多年,他在小麦育种栽培领域,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和实验,育成8个小麦新品系和10多个不同色系。

啥叫好小麦?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好!弭尚岭说,他掌握的育种材料中,有许多矮秆,大穗和分枝型异型穗等,各具特点的品种资源,只要有关条件具备,采取合适的育种方案,在近期培育出实际产量亩产800公斤以上的超级小麦新品种是可行的。

今年麦收大忙季节,普通小麦已经基本收割完毕,可是乐陵弭科农小麦研究所种植的特色小麦,虽已到成熟期却迟迟没有收割,因为这批小麦的优良品种在收割前必须手工筛选出杂交麦穗,才能确保小麦良种的纯正度,但研究所没有那么多人,……饱满的麦粒儿在高温的暴晒下已经开始成熟、掉粒儿,弭尚岭急得团团转。6月19日,情急之下的弭尚岭拨通了东望志愿者中原区负责人邓建云老师的电话,在邓老师协调下,乐陵、宁津的志愿者分别从四面八方驱车来到这里。这才救了弭尚岭的急!

“树上的枣红了,我的小麦

也熟了”

弭尚岭啥时候“迷”上育种的?大约是1985年,当地天旱小麦减产,只有16岁的弭尚岭想,如果有好的抗旱品种就好了。他开始找有关资料学习。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美国“吨麦”和德国狼尾麦的广告,说是能亩产500公斤,这让弭尚岭很兴奋。就缠着大伯从邻居那里借了10元钱,邮购了2斤小麦种子,一个品种一斤,并按照说明书用人工点播方式各种了2分地。麦子一出苗,大伯急了,麦苗稀稀拉拉,苗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老辈子没见过这样种麦的,这么远一棵苗咋行啊!”结果到麦收时轰动当地乡亲,小麦长势特别好,大家都来“现场观摩”。乡亲们说:“没见过这么大的麦穗!”折合亩产能达到630斤以上,而当时乐陵小麦的平均产量只有300斤左右。

看到弭尚岭的小麦产量高,乡亲们都来换麦种。“乡亲都盼着来年好收成,意外却发生了。”弭尚岭告诉记者,“那年冬天气温偏低,最低达零下18摄氏度,播下的种子大部分都冻死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春性品种,不抗冻。”

这次打击没有击倒他。乡亲们没怨他,他特别感动。

从那个时候开始,弭尚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小麦育种研究透了,不能再让乡亲们失望。

1987年10月,他去宁津县买化肥,在小书摊上看到一本《作物遗传育种》,当即花了五毛钱买下来,宝贝一样捧回家。“买书时我都不认识‘遗’这个字儿,就是‘育种’俩字吸引了我。”弭尚岭说,回家才发现一多半的字都不认识,便借助《新华字典》一字一字查。“读完这本书,我用了半年!”从此以后,弭尚岭渐渐迷上了小麦育种。

每年小满过后,弭尚岭都会到麦田里选材料,谁家的地杂,他就去谁家的地里看。

中午最热的时候,人家往家跑,他往地里跑。到处转,观察谁家麦子长势好。不认识他的人说,这人傻不傻啊!

他成了麦田的守望者,天天跑麦地才觉得踏实快乐,“只要在麦田里待着,什么苦什么累都能忘了。”旁人眼里看似差不多的麦穗,在弭尚岭眼里却是姿态万千。长年的仔细观察,让他对小麦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是小麦叶子,你随便给我一片,我就知道是第几片叶。”

为了加快育种进度,1993年,他买了一个二手冰箱,利用冰箱对小麦进行春化处理。“这都是被逼出来的发明。”弭尚岭笑着说,“7月种小麦,人家都说我神经病。可是等到秋天,树上的枣红了,我的小麦也熟了。”

利用大棚,弭尚岭种小麦实现了“三种三收”,即一年种三茬,收三茬。这件事“惊动”了乐陵市农业局。农业局领导不相信,亲自到现场看,1996年破格将弭尚岭聘为员工。当时,弭尚岭只提了一个要求:“不坐办公室,我要去良种场。”弭尚岭成了当地一位新闻人物。

进入良种场后,弭尚岭相继培育出“弭麦1号”等小麦新品系,在山东德州、河北景县等地试验推广。“农民都认他的种子,下着雨也排队买。”乐陵市北小刘村村民李之恩告诉记者。

乐陵市农业局原副局长梁军对弭尚岭特别佩服。有件事给梁军留下深刻印象,一天晚上,弭尚岭在宿舍借着灯光剥麦粒,不小心崩掉了一粒,弭尚岭愣是把宿舍地面的红砖挨块翻起来找了个遍。“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么多麦粒,可能丢掉的那粒就是唯一有用的材料。”他打着手电找了两个钟头,终于在桌腿旁边一块砖上找到了那粒种子。从此,良种场同事看到他拿着麦穗,都会笑着提醒他:“小心点,别把办公室的地砖都拆了。”

2000年,良种场改制,弭尚岭主动放弃公职,又变回了一个纯粹的农民,辞职后成立了弭科农小麦研究所。

“一定要培育出中国自己的

超级小麦!”

育种,让弭尚岭尝尽了人间百味和酸甜苦辣。

小麦育种是苦力活,大部分工作时间要蹲在田间,播种、杂交、观察、选种、核产,其中之辛苦,常人难以想象。特别是小麦抽穗的时间,要完成上千个杂交配,一刻不歇地拼命抢时间。

小麦育种更是费时又费钱的活儿。作为一个农民育种人,所有这些钱只能自己解决,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

弭尚岭清楚地记得,2006年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弭麦3号”“小麦杂交与繁殖方法”的专利申请获批时,高兴之余,又为往返北京的路费和手续费发愁。“3天之内交不上手续费,就得申请专利恢复程序,到时候这4年的程序就得重新走一遍。”他愁得一夜没睡,想到了5间老屋的房梁。“要在平时,这些房梁起码值4000元,但因为着急卖,最后只卖了900元。”揣着卖房梁换来的900元,弭尚岭坐上了进京的火车。

在接过证书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

“弭麦3号”获得良好田间效果,抗旱搞碱,增产20%以上。累计推广10万亩以上。

小麦育种是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常规办法选育一个品种,通常需要8-10年,但即便花上钱、搭上时间,也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一定搞出一个育种材料。一次,弭尚岭的一个育种材料丢失了,他发疯似的到处找,周围的人都笑话他,“就一穗麦子,至于这样吗?”这个从没有向命运低过头的山东汉子,却一个人偷偷跑到麦地里大哭了一场。因为条件差,弭尚岭先后丢失了8个育种材料,一说到这些,他都感到无限惋惜,“育种的遗憾太多了!”

山东省小麦专家赵振东院士曾“告诫”他,个人搞育种风险太大,代价太高,你要慎重!

“种子王,弭麦1号!”2013年6月24日,“弭麦1号”在同样土壤环境和田间管理条件下,打败了“黑小麦”“良星99”和“4017”几个品种,在河北省清苑县忠惠农民合作社举办的高产王擂台赛上一举夺魁。

“我只是一个农民,能否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验证了我的麦种高产,这说明我多年的辛苦育种没有白费。”对弭尚岭来说,真是太需要证明了。

“老弭的做法一般人做不来,我就佩服他!”乐陵市孔镇西郭桥村原村支书张俊峰自己种了300亩地,用的全都是弭麦系列品种,“我种他的麦子也是宣传,看着麦子长得好,大家才多少理解他。”

张国英原来是搞农资种子经销的,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媒体上看到乐陵有个农民育种专家很神奇,就去慕名造访,这一访不要紧,张国英走上她师傅当年的路,再也不回头。师徒两人于是并肩作战,踏上育种的长征路。

汗水泪水苦水换来收获。弭麦6号、7号、咖啡麦、富硒麦相继诞生。

袁隆平院士说,希望“稻穗长得比扫帚还长,水稻的茎秆比扫把还要粗”,而弭尚岭的梦想是,麦子长得像高粱那样,小麦的籽粒像花生米那样大。弭尚岭告诉记者,弭麦单穗粒数已经从正常小麦的45粒左右到160粒左右。

他说,我的梦想,也是中国农民的梦想。

“一定要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超级小麦!”弭尚岭说,这是他的使命!

新闻推荐

德州“金桥沙龙周”暨交通银行“财富管理伴您同行”活动启动

□记者王爽报道本报德州讯7月28日,德州市“金桥沙龙周”暨交通银行“财富管理伴您同行”活动启动。本次活动由德州市...

乐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陵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