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本报讯 (桑木周 记者罗向明)“以前这是烂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哪可能出来耍哦。”9月26日,双流县胜利镇云华社区3组村民姚兴凡,用婴儿车推着孙女在新硬化好的村道上散步,感受秋高气爽的惬意。
这条村道全长1100多米,是社区数百人出行的主要通道之一,硬化前是土路,交通严重不便,村民收粮食时全靠肩挑背扛。今年4月,社区干部在走访中收集到村民希望硬化村道的愿望后,在村民议事会上提出该项目并得以审定通过。通过几个月的施工,泥泞颠簸的土路变成整洁顺畅的水泥路。云华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忠介绍,社区建立“日建、周议、月销、季晒”问题台账闭合管理制度,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满意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针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的特点,四川省组织市县乡三级认真查找、逐项梳理,建立问题台账,分层分类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活动成效。
省委制定联系服务群众十项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转作风。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中,300多万名机关干部踏进群众家门,在接地气中养正气、聚民气;在城市,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3.2万个机关党组织、33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架起党同群众的连心桥;在藏区,深入开展“结对认亲”,组织藏区6万多名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把群众工作落实到每个农牧民家庭、寺庙和人头,构筑起藏区坚实的民心基础。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既沉到基层“接地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奠定基础,又扑下身子抓落实、一抓到底干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达州市给领导干部配发联系群众提示卡,内江市对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户进行细化分类,确保“联”得起、“联”得紧、“联”得好。
关注民生,关心民情,化解民怨,全省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陆续建起和运用好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列出办实事好事项目责任人和时间表,对特别困难的和急需的问题马上解决,涉及面广和投入量大的积极纳入规划加快解决。全省共建台账12万本,登记各类问题60万个,解决近50万个。德阳市中江县全面推行基层治理台账工作法,按照分类“建账”、集体“议账”、限时“结账”、公开“晒账”四步流程,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惠民政策落实。
在活动中,四川省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原则,完善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机制,建立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机制,重点解决政策不配套、不落实等问题。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着力解决机关“冷漠症”、“懒散症”、“拖延症”。全省共查处“走读”问题的干部1746人,查处征地拆迁、涉农利益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11776个,严肃处理60700人。
活动开展以来,省级已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57项,部分取消下放22项,在承接国务院下放项目之后,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从478项减少到270项以内;市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649项、占26.5%。
新闻推荐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创新“法律七进”已生根——四川“六五普法”工作综述之机制体制篇
李灿本报记者开永丽在“六五”普法全面推行期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由决策到落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被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