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贤集智谋发展之策 统筹转型走创新之路 ——德阳市第三届学术大会开幕式暨特邀报告会侧记

德阳日报 2012-09-13 22:17 大字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王一鸣博士在会上作《经济走势和应对策略》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陈运泰研究员在会上作《地震与防震减灾》报告。

各界人士认真听取德阳市第三届学术大会报告。

文/本报记者  刘勋  图/本报记者  程果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步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德阳,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目标怎样实现?

9月12日,德阳市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堂,共赴德阳市第三届学术大会,共商跨越发展大计,为建设创新型德阳提供坚强的智力和人才保障。

成功的经济转型将赢得时间和未来

【解读】——经济走势和应对策略

特邀专家: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精彩论点: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需求收缩与内需增长放缓相互叠加;二是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三是短期需求波动和中长期因素相互作用;四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持续。与此同时,产能过剩压力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趋紧,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增大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等都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德阳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转型步伐缓慢,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快,经济增长面临资金、土地、人才紧缺等问题。德阳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必须抢抓机遇,争取主动权。未来德阳发展的战略定位应该是:现代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区域副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是:迈入全国城市体系中第二梯队,做大德阳大都市圈。建议德阳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人才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体系、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开放的经济体系和绿色低碳体系,不断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成功的经济转型将赢得时间和未来。

声音:

喻晓钢(德阳市林业局教授级高工):感谢市委、市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科技工作者可以深入交流,学习取经。德阳举办了三届学术大会,每届我都参加了,每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届都给人不同的感受。本届学术大会,以“实施‘一三五八\’战略,推进创新型德阳建设”为主题,符合当前德阳发展的实际。会上听了王一鸣博士的报告,受益匪浅,报告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很中肯,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剖析得很透彻,传递给我们很多新颖的、有价值的信息,让人耳目一新。

刘大成(四川正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鸣博士的报告以大量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处的经济、金融和市场环境。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细胞,更要把握形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来适应环境,在经济转型中寻求新的出路。

学会“与灾相处”科学应对地震灾害

【解读】——地震与防震减灾

特邀专家:

陈运泰(中科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精彩论点:

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要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学会“与灾相处”。面对地震灾害,要努力地研究它、认识它,寻求避免和减轻灾害的办法。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的理念,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总之,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发生不可避免。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不但应当而且可以努力予以避免或减轻。面对地震灾害,科学工作者们要勇于接受挑战,知难而进。

声音:

杨斌(德阳市防震减灾局纪检组长):“5·12”特大地震给德阳带来了重创,也让我们对防震减灾有了新的思考。陈运泰院士在报告中,从地震的成因到预防,作了详细的讲解,对德阳今后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在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正确应对地震灾害,科学防震减灾。

邓天基(中江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在学术大会上开展关于防震减灾的主题报告,对于经历过特大地震灾害的德阳人来说有深刻的意义。报告从科学的高度,让我们对地震灾害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科学防震减灾的意识。

新闻推荐

第一届德阳市道德模范 和2012年“德阳好人” 公示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建设文明德阳,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作出贡献,德阳市开展了第一届德阳市道德模范和2012...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