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村民的“三个愿望”

德阳日报 2012-09-18 03:26 大字

“一盼道路入院落,二盼水利更完善,三盼建房有支持。”中江县黄鹿镇利兴村党支部书记韩诗金一直记得这“三盼”,这是省委书记刘奇葆去年到中江县调研“三农”工作时,他作为村民代表向奇葆书记表达的三个愿望。

如今一年过去了,“三盼”一个个变为现实——组组修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农业灌溉再也不发愁,不少农户搬进了小洋楼……一年来,利兴村党支部一班人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龙头,一门心思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抓党建、聚民心,兴产业、惠民生”的发展之路。

固本强基建好班子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利兴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

结合村发展实际,村党支部在优秀返乡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和非党员村民代表中选拔了2名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培养了3名后备干部,干部队伍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对8名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外出党员基本情况台账,引导他们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1组的流动党员阳建寿,积极响应村支部的号召,主动捐款2000元用于环境整治,在村民中传为佳话。

选好干部只是第一步,培养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才是关键。于是,按照村党支部的要求,村“四职”干部每周抽2天时间集中学习《村(社区)干部手册》,熟练掌握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党课、集中学习、党员“三会一课”等,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将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今年上半年,全村累计集中学习培训6场次,开展党课教育10余场次。

“村里开展的培训巴适得很,不仅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还有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培训,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水稻连年增产,比过去大变样。”村民阳建武兴奋地说。

以民为本倾力服务群众

“最初,我们以为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跟着镇上做点资料就行了,现在我们开窍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韩诗金有感而发。

2012年,中江县委要求45个乡镇党委、829个村(社区)党组织建好管好用好民生、困难群众和稳定“三本台账”,利兴村党支部迅即对全村进行了梳理排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全村竟然收集到各类问题49件。”村主任韩诗康说,村党支部一班人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能当场办结的及时处理,不能当场办理的限时解决。于是,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事项一一办理,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

村党支部还积极发挥村监委会作用,增加集体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监委会成员认真履职,严格把关,坚决要求推倒重建不合格工程,保障了工程质量。

产业兴村迈入发展快车道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利兴村一直面临缺水、干旱的问题,成为制约利兴村发展的瓶颈。

如何破题?村党支部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全村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国家项目建设为契机,村党支部发动受益村民自愿筹资,用于项目配套建设、后期管护以及村组环境卫生、新农村建设等公益活动,在村民中逐步树立了“项目支持强基础,一事一议美家园”的思想观念。全村硬化村社道路6.5公里,田块调型100余亩;整治大型排洪沟300余米,新建渠道6.11公里;整治渠道5公里,整治山坪塘4座,整治石河堰5处,新建蓄水池10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在3个新农村聚居点,该村采取“向镇上争取一点、村集体补助一点、村民自愿集一点”的方式,进行农房风貌塑造50余户,栽植树木600余株,绿化500余平方米,新修建垃圾房6个、垃圾分类池2个、小垃圾池13个、垃圾桶60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制度,切实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村民人居环境。

“传统农业既费人力又没什么经济效益,我们决定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大农业招商,让村民们腰包鼓起来。”韩诗金信心百倍。全村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旱育秧”等农业新科技,发展优质高产水稻(黄鹿长粒香米)和优质油菜2000亩,引入万凤粮油、群益粮油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黄鹿长粒香米品牌。成功引进成都业主投资400余万元,兴建千头肉牛养殖场;引进中江喜缘圆花卉公司投资50余万元发展大棚花卉种植基地50亩,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万余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渠道。

刘忠林 本报记者  刘勋

新闻推荐

中江举行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入驻“升国旗”仪式

9月29日,中江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升国旗”仪式在该县政务中心广场举行。现场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致辞,县委副书记、县长彭勇带领现场人员面向国旗作公务员宣誓。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