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江县公园街社区居民高维登又看到一丝维权希望社

四川日报 2012-06-18 18:34 大字

中江县公园街社区居民高维登又看到一丝维权希望。6月13日,“社区法官”叶淑荣到他家中,尝试为他家6年前遭遇的医疗事故找到一些维权支撑点。

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江县人民法院针对凯江镇人口多、矛盾纠纷频发、不稳定因素较多的现状,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在凯江镇17个社区尝试配置“社区法官”,以期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引入正当程序解决。

□本报记者 罗向明

法官走下审判台进社区

“法官进社区,给我们社区居民带来很多方便。”中江县花园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廖秀凤告诉记者,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居民遇到什么纠纷矛盾通常都想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对法律条款、程序了解甚少,随着前来咨询的群众越来越多,社区干部们感到了压力。

凯江法庭的叶淑荣法官走进社区后,让廖秀凤和其他社区干部大大松了一口气。现在,大家有什么法律方面的困惑要么等法官来社区,要么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咨询。

现在,凯江法庭7名工作人员每人联系两到三个社区,实行分片负责制。每个法官每周至少到社区联系工作一次,帮助社区建立民生、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并要求做好“社区法官民情笔记”。

叶淑荣的“民情笔记”中最详尽的一条就是关于高维登的。“在社区走访中,公园街社区主任谢琼梅反映,社区内一特困户高维登的儿子6年前治疗眼睛发生医疗事故,此事一直未解决,高维登因困难不想打官司,不知有没有其他救济途径。”

为这件事,叶淑荣已经前后三次到高维登家帮着他找寻维权路径。

走近群众多些柔性执法

曾经的“被告”申宗甫,现在见到社区法官都要热情邀他们到家里坐坐,“如果不是你们主动协调,我们兄弟姊妹之间现在不晓得闹成什么样子。”

原来去年年底,申家两个老人先后去世,留下两套房子和一点存款,自己一直跑前跑后,还没有消停下来。“三个外地的兄弟姊妹啥话都不说,直接就把他告到法院,要求分割父母的财产。”申宗甫说,自己当时非常生气,从来没有想过要独享父母遗产,莫名其妙就成“被告”了,抵触情绪很大,不请律师也不配合法庭调查。

社区法官经过10多次社区走访发现,申宗甫尽管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比较困难,但平时对父母照料尽心尽力,为人随和。于是启动庭外和解,把他们四兄妹喊到一起协商调解,最后都接受法院的调解方案。“如果这个案子我们按照以往的程序,直接判下去,肯定双方都有抵触。”

“目前基层存在大量社会矛盾,法官仅仅坐堂是不够的。”中江县法院副院长丁勇说,中江县推进社区法官制度,通过法庭法官与乡镇建立联系制度,主动走出去,变被动司法为能动司法,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排查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法官通过走基层进社区,了解群众想法、意愿,在执法中多一些柔性执法,减少一些对抗。”

中江县在凯江法庭试点后,将陆续在全县推行社区法官制度。

新闻推荐

游火清我对四川日报有着无尽的感恩之情多年来每当我路

□游火清我对四川日报有着无尽的感恩之情。40多年来,每当我路过红星路二段70号四川日报社的时候,许多美好回忆就会涌上心头。1968年3月,我参军来到成都,1969年9月我从驻地峨眉电影制片厂到川报投稿,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