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改革中创新 在创新中完善

德阳晚报 2011-08-05 23:31 大字

广汉市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统筹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缺额人选。

4版

本报记者 许江韵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德阳市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干部保证。

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人用人的方向和最终结果。”广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建平表示。

在扩大干部初始提名的道路上,各县(市、区)坚持走群众路线,打破了被提名者的身份限制,将提名权交给公众,有效改变过去提名权力过于集中、提名视野比较狭窄的状况,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

去年2月,旌阳区在区环保局副局长职位配备时首次采用“不定向民主推荐”,面向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海推”,一名女性中层干部凭业务能力和群众认同度脱颖而出。同样在去年,经过中江县所有“两代表一委员”、科级领导干部、四大班子等“海推”,再层层考察审定后出炉了5个乡镇政府正职人选。

在广汉,对扩大初始提名权的探索更加深入。2010年1月,广汉市在“两会”期间开展了“开放提名周”活动。组织部门事先发布提名公告,社会各界在此期间内,可以通过民意代表推荐、社会公众推荐、领导干部推荐、干部本人自荐等形式,非定向提名推荐正、副科级领导职务后备人选。符合提名条件范围的对象不受职务、职级、资历、身份等因素限制,均可作为提名人选。去年和今年的“两会”,广汉共有281名优秀干部被推举出来,多人被确定为后备干部或已走上领导岗位。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

竞争性选拔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近年来,德阳市不断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这一有效方式。每年,市委都根据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拿出一定数量的科级和县级领导干部职位面向社会进行统筹公选,将干部选拔任用由“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2011年,德阳市一次性拿出71个科级领导干部职位进行统筹公选,其中,23个面向全省公选。这是德阳市首次全面向全省大规模统筹公选科级领导干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报名人数、通过资格初审的人数和参与范围都是历年之最,公选职位竞争比例最高达到113:1。

在公选过程中,德阳市坚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公告、统一标准、统一命题和测试、统一程序、统一公布结果。同时,还对一些环节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比如在面试环节采取大评委制,在县(市、区)常委会票决前进行竞职演说等等。今年,罗江县鄢家镇、新盛镇在定向选拔乡镇党委委员中,对百余位党员代表进行现场编号,由2名面试胜出者随机各抽5个号,这10名党代表依此进入密室出题,再由2名竞选人各抽一题汇成面试题本。“这是党代表充分行使权力的一次有效尝试,完全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罗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晓芬如是说。

如何避免“高分低能”、“会考的不会干、能干的不会考”的问题,也是各县(市、区)积极探索的一个重点。为了最大限度聚集人才,2009年12月,广汉市拿出三分之一的空缺职位,探索了“虚拟职位、集中选拔、定向培养、分批使用”的模式,最终分综合管理、政法、文教卫生、城建环保和经济管理等类别,选拔出最优秀的2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具备任职条件的上任,不具备的再定向培养,培训的地方都是群访、征地拆迁等难点岗位。

从“三门干部”到“立足基层”

“家门、校门、机关门”曾被认作干部“成长路线图”。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制度”,这是中央着眼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巩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重大战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坚持“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原则,努力探索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新机制,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一个“硬”指标。

不久前,全市120个乡镇党委顺利完成换届。其中,有150名干部在乡镇和县级部门之间交流,152名干部在乡镇之间交流。同时,首次面向乡镇企事业单位人员、现任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中的优秀党员,定向选拔了60名“体制外”人员作为新一届乡镇党委委员。

此外,广汉市采用的“一线工作法”明确规定,市级机关“一把手”要有乡镇工作经历,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正科级后备干部要到乡镇锻炼。绵竹市对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实行了任前特殊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将新提拔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全部安排到群众工作局工作1-3个月,同时还分期分批将优秀的后备科级干部派往群工局,以此考察干部从事群众工作的素质和潜力,提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从“单一考核”到“立体考核”

参与面不广、知晓度不高、考核分差不大、实绩导向不明、促进工作不好,是一直以来传统干部考核评价给大众留下的印象。近年来,德阳市积极构建“组织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上级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部门整体实绩与个人努力程度相结合”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新机制,使考核真正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指挥棒”。

2010年6月,什邡市出台《科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将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得分按班子考核得分的50%折算。综合评价部分,班子分为上级、同级、内部和社会四个评价,干部分为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两个层面。从2010年的考核结果来看,班子和干部考核,单项评分的最大分差均达到了15分左右,全市班子和干部的得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橄榄型”。

旌阳区和罗江县也结合各自实际,在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0年,旌阳区在对领导干部个人考核时,对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档实行了量化打分。罗江县将社会公众评价引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中,采取民意调查的方式,由群众代表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成效等进行测评。

从“年龄‘一刀切\‘”到“合理梯次结构”

中央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既要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从德阳市已完成的乡镇党委换届可以看出,一批年富力强、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已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主力军。据统计,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平均年龄为39.7岁,比换届前下降了2.1岁。

“为了激发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我们对干部进行了分类培养管理。比如,35岁以下是奋进期,会派到相对艰苦的基层磨练意志和才干;45岁左右的干部已积累不少经验,作为重点使用,将派往重点乡镇、重点岗位发挥作用;50岁以上的干部主要是激励其发挥余热、以老带新,成为监督员和信息员的角色。”中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熊圣中说。

“广汉调动老干部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大督察\’里。”周建平说,广汉将市委督查室、市纪委行政效能监察室、市政府目标办涉及督查的职能进行整合,成立“广汉市联合督查办公室”,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因此至少提高了30%以上。

新闻推荐

阳光下的换届

3版今年6月,省纪委、省委组织部换届风气督查组来到德阳,对德阳市换届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经过全面走访,督查组认为:德阳市换届风气正常,换届工作进展顺利,换届纪律知晓率、换届风气和治理拉票效果等方面...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