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阳光”将小微权力锁进保险箱

四川日报 2014-09-02 12:22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域西

“刘书记,我们组上集资的3000元钱不见了!”8月26日一大早,罗江县鄢家镇纪委书记刘洪接到景福村二组村民投诉称,几个月前组上集资架设电线杆,每人出了20元,一共3060元钱,但村组刚刚公布的账目上,这笔钱竟不翼而飞,村民怀疑,这笔资金,可能被村组干部暗中吃掉。

刘洪急忙赶到景福村,带着村民前去村组查找账务留底。原来,算上挖坑和聘请工人,村组电线杆架设费用花了2530元,剩下530元,被纳入进村组集体账户,一场误解得以消除。

从今年3月起,“阳光行动”从罗江县级部门普及至村组。通过完全公开村组的村务、财务、党务和组务,上述误解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而误解发生后,化解也越来越顺畅。“我们常说应该为权力上锁,但实际上最好的保险箱,就是将权力真正置于阳光下。”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何学军说。

村组“四务”彻底公开

今年,罗江县新盛镇老君村的低保评定人中,出现6个“新鲜面孔”。这6人是村民代表,对申请低保人员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被推荐作为代表参加评议。

此前,低保审核都是村干部们“闭门评议”,难免出现“误判”。老君村支书米贞亮告诉记者,每次低保评定的结果都难以让村民信服。更大的不信任体现在村组财务上。尽管村组财务公开执行多年,但是公开的往往都是大账总账,流于形式。何学军透露,根据罗江县纪委统计,今年初收到的村民举报,许多都与村组财务有关。

记者在老君村委会院子里看到,一整面围墙都被作为老君村“三务”的公开栏,每个月的收支状况,每笔流水均写得明明白白。“另外,我们在每个组也设立了组务公开栏,组上产生开支需向村上报账时,需要本组的老百姓签字同意。如果组上的百姓不认可组委会出具的发票,村上不予做账。”米贞亮说。

而在低保评定方面,除了邀请村民代表现场评议,罗江各村还把评议现场的情况通过覆盖乡镇的广播实时推送。

公开同时更要“杀菌”

何学军表示,“公开”仅仅是第一步,培养标准化的村组“四务”公开流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给小微权力“杀杀菌”是更长远的目标。

老君村是罗江县最早实行“四务”公开的村庄之一,但今年初的一场举报,让米贞亮明白,彻底公开并不等于百姓心中没有疑问。今年6月,有群众到罗江县纪委举报:老君村12组组长把组里剩下的一吨水泥卖了,钱装了自己的包。

经过调查,该组组长考虑到组上近期不会使用水泥,担心水泥失效,在征得组上同意后把水泥卖给了邻镇的一个组,卖水泥的钱则顺手入了组上的集体账一起公开,而没有为其单列项目。

在监督方面,鄢家镇走得更远。该镇纪委书记刘洪的名片被印发到各家各户,名片上除他的头像、联系方式外,还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扫这个二维码,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你所在的村组大小事务,财政收支等情况都能查到。”“二维码”的创意,来自镇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的不断增大。“他们一年可能就回一两次村子,村上在干啥?村上的资金用到哪里去了?有了这个二维码,不管我们村里人在本地还是外地,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实时与本村实现互动。”

记者手记

阳光了 心自然就暖了

□王域西

在依法治省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先后晒出权力清单,明确权力的边界。在基层,村(社区)手中的权力尽管看上去几乎微不足道,但由于他们与百姓打交道最频繁,其权力样样关乎百姓生活命运,对他们的权力进行约束与监督,同样是安邦固本之大事。

在对农村(社区)小微权力“上锁”的过程中,“阳光”无疑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这也与采访中多位村组干部的切身体会相吻合:阳光行动之前,干部们普遍难以取得村民信任,内心焦虑,压力大;阳光行动之后,村民们和干部之间的猜疑少了,干部们则一身轻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老百姓看得清楚,干部工作得坦荡,大家心里自然就能暖洋洋。

新闻推荐

破“垃圾围村”之困四川如何领跑全国?

住建部提出,5年内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而已有良好基础的四川提出力争1年内完成目标——□本报记者熊筱伟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四川给出的时间表,远远快于全国。11月18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