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山:寻找差异化的城镇之路

四川日报 2013-02-04 17:29 大字

□本报记者 严芳 文/图

1月7日,罗江县金山镇家和社区第二次集中分房开始,近300套住房通过抽签形式分给了待安置农民,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原金山村5组的杜成国感到自己正式“变成了城里人”。

在金山镇,像杜成国这样集中安置的农民共有七八百户。4年前,金山场镇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6000人,浅丘连绵、土地贫瘠,是典型的“穷乡僻壤”。2008年,金山工业园依托罗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建,巨变由此展开。

而今,金山镇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一万余人;金山工业园已签约工业企业123户,入驻81户,投产43户。香港清华同方3C产业园、四川明德教育集团投资修建高职学院、宝耳酒业浓香型白酒生产线……入驻项目动辄投资上亿。从土地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从农业现代化到新型工业化,金山一直在寻找“个性化”道路。

【产业差异化】

电子材料、绿色新材料为主导

从金山镇中华村4组出发,骑摩托车只需几分钟的时间,28岁的邓晓琼便到达上班地点:致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2010年,以生产网络变压器底座为主的致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在金山工业园建成投产,一直在外打工的她也返乡工作。

不远处的厂房内,德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网络变压器则占据了全球市场46%的份额。

园区内,电子产业链已然拉开。2012年,香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看中罗江的地理位置与劳动力资源,斥资15亿元在金山建设3C产业园,主要生产3C电子产业配套产品(电子元器件、线路板、显示屏等),辅以电视、电脑整机组装业务。

“产业集群、低碳环保、循环经济”,这是金山工业园在产业选择上的大方向。罗江县委书记罗宗智就提出,“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发展代价。”

“罗江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带动人气聚集。”金山镇党委书记谢正伦说,随着清华同方、久信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金山已初步形成以电子材料、绿色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快速工业化带来的人流、物流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香山鹭岛AAA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四星级温泉酒店落成使用、大井敬老院养老项目已在洽谈、近10处房地产项目开盘……据统计,2012年金山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其中第一产业2.18亿元、第二产业3.17亿元、第三产业1.67亿元。

【城镇特色化】

社区议事厅“议”出民主和幸福

1月24日下午,金山家和社区(原金山场镇)广场好不热闹,这边跳坝坝舞,那边晒太阳、摆龙门阵。广场正前方,“社区议事厅”几个大字排成一竖,这已成为金山的地标。“区域发展差异化,决定城镇化的路径有所不同。”谢正伦说,金山工业园成立之初共征地7000余亩,2000余人“农转非”,全部安置在家和社区。伴随着征地安置工作,家和社区议事厅成立并扮演着重要作用。

金山镇涉及集中安置的共有5个村、30多个组,按人口数每个组推选出一名或多名议事代表,遇集体事务时便由议事代表共同商议。

以分房为例。“规则都是老百姓自己制定。”议事代表通过走访调查、开会讨论,最终得出一套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方案:先抽签决定摇号顺序,再按这个顺序摇号确定房屋,伤残人士以及80岁以上的老人可优先选择一楼。“我们每年还要成立监督委员会,由大家推选信任的人监督整个分房顺序。”议事代表杜成国说,金山镇共分了两次房,都十分顺利。

监督委员会还承担着监督房屋工程质量的责任,杜成国回忆,有名建筑工人曾对他说:“还没见过哪个地方修安置房质量这么好。”因为这句话,杜成国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

集中居住,也让部分知识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的居民面临就业困难。为此,社区将每个人的就业基本信息入库,一方面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民进行免费订单式培训,另一方面根据居民愿望开展培训,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就业。

此外,社区公益岗位也由社区议事会讨论分配,2012年,金山镇共提供公益性岗位补贴62人,全镇就业登记630人,社区实现就业180人。

新闻推荐

汶川地震灾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接01版)是2007年的两倍,其中,汶川县、绵竹市、什邡市等10个极重灾县实现GDP1015.9亿元,是2008年(505亿元)的2.01倍。灾后恢复重建,既要实现原地起立,更要实现发展起跳——以此理念为指引,灾区勾勒出了经...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