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宜居的现代之都
(上接第一版)
今年国庆黄金周,罗江县倒湾古镇游客络绎不绝,忙坏了在倒湾开出第一个农家乐的老板尹华保:“以前种地靠天吃饭,一年几千块钱纯收入,现在做生意,一年收入一二十万。”与倒湾古镇相邻的白马关镇请来美国设计所捉刀区域总规,以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为依托,着力探寻文化旅游与富民增收的和谐推进;震后的绵竹九龙乡村旅游景区,全面整合沿山的山水、历史、文化、产业、镇村风貌,遵道年画传习所、土门麓堂温泉、九龙滑草场,形成一镇一品,实现了单一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到乡村生态、康体健身与现代农业相得益彰的飞跃。
社会管理从“筑坝”到“种树”的“德阳路径”
如果把社会管理比作“治水”,一味地“修筑拦水坝”只会把社会管理风险无形中增大。德阳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转变观念,注重源头治理,把城乡社区作为“水之源”,在源头“种树”,夯实基层基础,把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作为“灌溉渠”,在渠中“清障”,理顺工作机制,把“治水”方式由“筑坝”向“种树”转变,力求实现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和谐激发社会活力”,走出了以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德阳路径”。
2010年10月,德阳市被中央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地区之一。德阳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市委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德阳“十二五”规划和“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提出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的奋斗目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变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无前人之鉴,又无他山之石。对此,德阳在全市近90个城乡社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明确了以城乡社区为切入点,夯实基层基础,以社区管理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方向。
针对“人、地、事、物、组织、网络”等社会服务管理基本要素都集中在城乡社区的实际,德阳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主旨,以社区为切入点,以转变乡镇(街道办)职能为突破口,对社区阵地建设、人员及经费保障、社区外观标识、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在中心城区按照2000-5000户居民的标准设置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网格化、全覆盖”的社区管理模式,在农村、小场镇以区域为单位,建立“中心社区”,全面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并把社会服务管理各项措施在社区“落地生根”。
同时,把全市1765个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移民和征地拆迁安置社区、产业园区、灾区新型社区、大型企业“家委会”七个类别,实行“个性化”服务管理。城市社区,重点解决群众文体活动场地不足、形式单一问题,推广旌阳区文昌社区模式,推行“小社区、大服务”、“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具体工作法。农村社区,重点解决村民民主自治和服务需求问题。推广什邡市马祖村、罗江县百花村模式,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将劳动保障、计生服务等涉及民生和群众急需的政府服务项目全部委托到社区综合服务站,并建立集网上咨询、办理、查询、反馈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以来,全市基础性社会建设投入35.2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4.85%,在全市1765个城乡社区按照“三委一站一网”组织和服务管理架构进行规范化建设,有效解决了基层社区“无人干事、无钱办事、无场地做事”的问题;在社区普遍设立调解室和警务室,在城镇小区、农村院落、工业园区、企业、学校等设立了2612个调解工作前置“窗口”,配备专兼职调解员4030人,建立了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真正做到接待谈心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思想疙瘩有人解、政策道理有人讲、群众困难有人帮,有效维护了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文/图本报记者林涛通讯员李旭华本期幸福关键词:住有所居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