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业引擎驱动产城一体文/本报记者 邱洁 图/本报记者 张锐

德阳日报 2013-01-07 22:12 大字

工业园区不断生长。

园区建设和配套安置同步发展。

走进罗江县金山镇,房屋鳞次栉比,建设工地如火如荼。“我们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依托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金山已逐渐从一个偏远的农业乡镇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的工业新区,成为一个宜居宜产宜业的魅力新镇。”金山镇相关负责人如此介绍。

毗邻金山的磨家镇是绵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磨家镇工业强镇、产业兴镇的步履强劲。随着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金山与磨家,两个曾经的农业乡镇,在产业转型的渐次推进中实现产城一体的华丽转身。

金山镇:

快速工业化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灾后重建的金山镇,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这里是刚修建完成的楼盘,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2400到2600元。”穿行在镇上的建筑工地上,金山镇党政办主任介绍到,近10处房地产项目开盘,第二座综合市场建设全面推开。房地产开发商看上了金山工业发达,企业较多,有较强的购房能力,再加上很多绵阳人也到金山买房,销售情况较为理想。“快速工业带动了镇上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在工业产业的辐射带动下,镇域经济发展形成的产业链条。”

从“实验区”到省级开发区

金山位于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经济核心带,宝成铁路、成绵高速、国道108线、成绵高速复线途经,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美、服务平台高效,是罗江县委、县政府改革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建立工业集中发展区前,先行先试的“金山综合实验区”成为工业集中发展的前哨。“当年的实验区,企业规模小、辐射范围小。地震后,金山镇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扩大园区规模,进行规模化发展。”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园区建设提速,并于2011年成功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开发区。“4年多来,经开区发展至今已达5.5平方公里。工业企业签约已达123户,现入驻企业81户,投产4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户。清华同方、久信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金山,形成以电子材料、绿色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致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于2007年入驻金山工业集中发展区,是一个集精密模具、精密五金、精密注塑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我们企业与帛汉进行产品配套,不愁销路问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朱琳对此自信满满,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已经拥有近2万平米的生产车间及400余人的从业人员。27岁的付芬是金山镇百宝村人,2012年初到这家企业工作,“我原来在绵阳一家企业打工,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选择回乡就业。”付芬说,现在工作还不熟悉,一个月工资在1800元左右,等成为熟手后,应该可以拿2000元以上。

“金山成为省级开发区后,想要入驻企业更多了。”金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他们把招商引资当作快速推进“富民强镇”战略的要务来抓,牢固树立“客商创业我铺路,客商发财我发展”的招商理念,全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广辟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就。2012年,开发区引进企业9个,招商引资1.8亿元。

数据实证,2012年,金山全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其中第一产业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第二产业3.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第三产业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842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元。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快速工业化带来的人流、物流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香山鹭岛AAA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四星级温泉酒店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邻近县(市)具有一定档次的休闲娱乐会所;久信培训中心项目正在洽谈之中,该培训中心的落成,将大大提升金山的人气,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适应当下老龄化进程,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大井敬老院养老项目已在洽谈之中……”谈到金山的项目推进,镇上的负责人如数家珍。 

金山镇作为罗江县的副中心,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近年来,金山全面推动“1+3+N”发展模式,“1”即“金山场镇”,城镇化的龙头,打造、建设金山场镇,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带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重点。“3”即“原大井场镇、谭家坝场镇、马驰场镇”,三个场镇具有地域优势,同时兼有辐射带动作用,三处的发展和建设促进了城镇化发展进程。“N”即“农村居民聚居点”,农村居民聚居点的发展是为了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集约程度的提高,将有限的土地用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城镇面积的急剧扩张,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汽车站、自来水厂、民用天然气站、机动车天然气加气站、加油站、综合市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功能更加完善。看似偏居一隅的金山镇,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先后有“金山国际”、“锦绣金山”、“天街一号”、“金福公寓”等近10处房地产项目开盘。通过近4年的不懈努力,金山镇场镇面积达5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近万人,城镇化率大幅提升。

磨家镇:

以配套安置

推进园区建设

从金山镇驱车前往磨家镇,不到十分钟,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镇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是绵阳的西大门,也是金山的近邻——绵阳高新区核心区磨家镇所在地。“随着高新区的发展,我们磨家也进入工业发展的快速通道。随着新区公路道路网的完善,磨家的交通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我们这里已经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创业沃土,九洲军民融合产业园、上海华凌电器、龙都实业等项目已先后入驻。”磨家镇党委副书记秋成元如此介绍,“总结起来,征地拆迁和配套安置是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的首要保障。”

排百姓之忧解“安置”之难

磨家镇地理位置优越,成绵高速公路、成绵复线、绵广高速等交通大动脉均穿境而过。但随着新区扩张建设和绵阳师范院新校搬迁,产生了群众安置等遗留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镇上工作的首要任务。

解决矛盾要从最困难处着手。茅针寺村1、2、6三个社的安置问题是当时最棘手的事情。绵阳师院在2005年搬迁至磨家镇后,在安置过程中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区域规划调整等一系列变故,三个社的数百拆迁户迟迟没有得到安置,群众情绪很大。“半年之内一定把安置房建起来。”该镇党委班子承诺。

然而,10多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在短时间内建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置方案、资金问题等都急需解决。在连日加班后,磨家镇城建办工作人员收集资料、核算造价,形成汇报资料,用充分的数据赢得了高新区的支持。2011年10月1日,800多户茅针寺村的群众聚在一起,在热闹的锣鼓声中,茅针寺村第一批安置房建设掀开了第一铲土。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眼看着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化解,老百姓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维稳的问题不是堵而是疏,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要善于解决矛盾。”经过这段经历后,磨家镇的干部们有了这样的认识,也把这样的共识贯穿于今后的工作中去。

阳光操作交“满意”答卷

磨家镇地处高新区核心地带,境内大量基础设施修建和大批项目入驻为该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黄金期”,与此同时也面临艰巨的拆迁任务。据介绍,在磨家镇全境需要拆迁安置的农户达1700余户、企业29家,拆迁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矛盾多。如何在拆迁中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对于磨家镇的党政干部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房子拆了,老百姓住哪里?以前老是担心房子建不起来,现在眼看着房子一天天立起来,老百姓的心里又“担心”了,分房的时候,自己会不会少分?房子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安置人口、有房无户、有户无房、非拆迁对象、户型选择都要公示,从程序上杜绝“暗箱操作”;项目现场有监理公司、群众代表把好“质量关”。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磨家镇做到了阳光安置、阳光建设,在公开透明中打消群众的顾虑。

群众心里还有一笔账,按照高新区的拆迁安置政策,可以分到每人70平米的安置房、优惠房和成本价房,除去政府的拆迁安置款,加上政府对按时拆迁的农户有一定的拆迁奖励,都还有一定的剩余。“以前要老百姓掏钱十分困难,现在很多人都一早就来交钱了。”茅针寺村党支部书记郑成余告诉记者,从2012年6月15日开始收建设款,不到两周时间,应收7000多万就已经收了4000多万元,很多老百姓早上6点就在信用社排队交款。

在磨家镇,像茅针寺村安置点这样的居民小区还有三处,成绵复线、河北平武工业园、高新区、绵阳示范学院征地涉及辖区内的4个安置点已全面开工。绵阳师院三期的安置工作还“跑”在了拆迁前面,旧宅还没有拆除,新房已建起来,那里的农户一旦拆迁,就可以立即住进新建成的小区。

新闻推荐

罗江“四合一”启动“三下乡”惠民活动

罗江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注重载体创新,强化平台建设,丰富活动内涵,做实惠民工程,以“四合一”为载体,于1月28日全面拉开2013年“三下乡”活动序幕。首先是延伸平台,扩展十八大精神宣讲阵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