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花开满园春 ——达州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达州日报 2017-05-09 09:45 大字

[摘要]——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文化基建快速推进、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化遗产充分发掘、文化产业迸发活力……近年来,达州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文体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文体基础设施,被称为离老百姓最近的福利。为了能让群众乐享身边的“文体福利”,近年来,达州市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全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大为改观。2016年,完成2760个农家书屋、398个社区书屋更新补充,完成18个中心书屋、309个阅报栏、6个乡镇出版物数字化发行网点建设;农村公益电影免费放映33735场次,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46465户、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303个、应急广播平台建设2个、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建设185个。与此同时,市恒温游泳馆建成并投入运行;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市体育中心场馆维修工程、凤凰山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设完成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个“扶贫脱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点。

优秀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通过制定出台《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达州市文艺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达州市“文艺大师”培养计划和“文艺名师”带动计划五年实施方案》、《达州市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活动和“下基层普及文艺知识”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极大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2016年,全市文艺工作者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6000件(个、部)、舞台艺术作品150个、美术作品1000件。其中,小品《郭一刀》参加“中华颂”全国第七届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并亮相CCTV戏曲频道;《村官杨帮武》、《达州之恋》参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推荐歌剧《七彩蘑菇》、历史话剧《巴国春秋》申报文化部2016年剧本扶持工程项目;《巴人》、《美丽达州》在巴人文化艺术节展演中获得好评;《三祭江》、《王三巧》、《打神告庙》、《武松杀嫂》4个剧目参加四川省第三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文化遗产发掘取得新进展

巴文化发掘与大遗址保护取得新进展。完成城坝遗址第三期、罗家坝遗址第四期考古发掘,共出土300余件战国及汉代文物;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蜀道纳入国家“十三五”期间大遗址项目库;罗家坝遗址防洪工程及冲沟治理工程获得国家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与此同时,荔枝道、米仓道考古调查和蜀道申遗工作取得新突破。邀请国内20余名专家对荔枝道、米仓道和宋元时期山城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基本摸清荔枝道、米仓道在达州市境内的基本走向以及宋元时期山城遗址的基本情况,11处文物点纳入蜀道申遗范围。此外,调查覆盖全市系统内外共34家文物收藏单位,采集登录文物11874件(套);编撰出版《达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及《达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马渡山歌”等15个项目列入第五批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产业发展充满生机

积极做好达州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3次,新包装推介项目1个,联系重点目标企业5家;将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渠县賨人谷景区二期开发建设项目、宣汉县马渡关石林旅游开发项目、神剑园二期旅游开发项目、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向省文化厅产业处报送为达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目前,达州市文化市场门类齐全,经营业态不断优化,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全市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000余家,解决就业人口3万余人,创利税3亿多元。

□高尚风 本报记者 徐冬

新闻推荐

加大集聚集群效应 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达州市工业园区去年主营收入近700亿元

2016年,达州市各工业园区紧紧围绕产业园区发展总体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狠抓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产业项目三大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构建现代工业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