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贫困村“苦黄连”尝出了“甜滋味”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宣汉县,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距县城140多公里,有一个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子——黄连村。
黄连村原本出产野生黄连,但因为地方太穷,人们都说,黄连村是因为“日子苦”而得名的。
有多苦呢?村民告诉记者,虽然宣汉是几十年的贫困县,但县上、乡上的人听说你来自黄连村,都会一脸的同情,因为你“更穷”。全村110多户人,散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半山上。村子到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山道,两人不能并排行走,最陡峭的地方马都过不去,人只能手脚并用。用手机打电话,要爬到山顶上“借”信号。
37岁的村支书胡晓玲是全村第一个大专生。当年为了供她上学,当乡村教师的老父亲拄着拐杖出去借钱,借到半夜回来,只借到10元钱。
扶贫搞了很多年,但黄连村自然条件太差,“苦味儿”依然很浓。2013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后,宣汉县下决心整合扶贫资金700多万元,开始修建黄连村通村水泥路。全村人热情高涨,投工投劳。“人整天泡在工地上,开山放炮震得耳朵听力都下降了。”胡晓玲说。
通村公路不长,只有6.5公里,却是黄连村“翻身”的最大本钱。2014年底公路通车,2016年贫困户刘福太就摘掉了“贫困帽”。
刘福太说,家里原来就有四十多亩山林,种着中药材木香。可没有公路,好东西被“困”住了。“雇马驮下山,一次驮两三百斤,运费两三百元。”刘福太说,“去掉锅巴没了饭,根本不赚钱。”
路通了,汽车直接开进村子,中药材就能卖出好价钱。胡晓玲说,路修通后,全村家家户户种植的黄连、木香、党参等中药材,当年就多卖了20多万元。
刘福太算了笔账:家里四十多亩木香,每年轮作能收入近2万元;养了二十多桶高山蜜蜂,每年蜂蜜能收入8000多元;还养了四五十只土鸡,能卖30元一斤。“地里的玉米、土豆全拿去喂猪,这些收入也够脱贫了。”刘福太说。
苦了多年的黄连村,一旦打开幸福之门,所有的细胞都兴奋起来。黄连村所在的龙泉土家族乡党委书记高仕军说,村子所处的峡谷正在打造“巴人谷”景区,村里12户易地搬迁户,在政府的规划下,沿公路边修建了漂亮的土家风情民居,宜居宜商。
“不仅有土家族特色饭菜,还要建‘欢乐动物园\’‘希望菜地\’等游乐项目。”高仕军说,“每年来峡谷漂流的游人,旺季时每天一千多人。能吸引十分之一二的人过来,村子就富了。”
脱贫奔小康信心满满的当然不止黄连村。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说,宣汉地处大巴山深山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是四川省唯一一个贫困人口还在10万以上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10多万的贫困人口,如果一家一户地搞脱贫,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容易返贫,或产生新的贫困。”唐廷教说,必须走开发扶贫、整体脱贫的路子,把“穷根”彻底挖掉。
在贫困人口集中的樊哙片区,宣汉县因“景”制宜,计划三年投入百亿元,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消费为一体“巴山大峡谷”景区。
“这个事儿办好了,能带动周边9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全县‘摘帽\’不成问题。”宣汉县委宣传部长张升国说。
不同的滋味,是因为不同的心境。如今,曾让黄连村人“苦”得不想提起的黄连,却尝出了“甜滋味”。走进村里一家土家族小店,店老板迎客倒来大小两杯水,小杯的是黄连水,清热祛火;大杯的是蜂蜜水,甘甜香郁。“先苦,后甜。这是黄连村的特色饮品。”店老板笑着对记者说。
当问起黄连的价钱,贫困户李秋林连连说:“不能卖、不能卖,得‘囤\’起来。等旅游全都弄好了,做成特色饮片,能卖更高的价呢!”
走出店外,记者发现,黄连已经被设计成了土家新寨的旅游Logo,印在家家户户的匾额上。胡晓玲说,黄连村正在注册“中国苦村”商标,要把过去的“苦”变成今天的“宝”。
(新华社记者 丛峰 左卫 刘海)
新闻推荐
因1元钱起争执,武昌面馆老板遭食客杀害武汉砍人嫌犯曾被确定二级精神残疾其母:没管教好儿子,真心说声对不起
其母:没管教好儿子,真心说声对不起冉女士向记者展示她为儿子买来治病的药。嫌疑人胡某东。家里被胡某东砸坏的凳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兴罡罗轩曾业摄影报道2月18日中午12时25分,在...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