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特派报道组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走进达州

四川日报 2012-04-25 18:57 大字

□本报特派报道组

4月10日,“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走进达州,大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在四川经济版图上引人瞩目的城市——2011年,达州迈入GDP千亿俱乐部,进入全省经济“第一方阵”。

这是一座善于变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的城市——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达州人提出,变薄弱区为“放大器”,做联通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大武汉经济区的枢纽,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

新平台新起点

站上千亿起跑线

2011年,对达州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达州人的GDP千亿梦变成现实。“千亿不仅是数据,它说明川东北重镇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四川欠发达地区是能够赶上全省发展步伐的,全省总体经济的区域均衡性是好的。”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说。

何以支撑千亿?一方面对传统产业不离不弃,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坚持深化和扩大开放。

走进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处处忙而有序。

达钢年产20万吨二甲醚和30万吨甲醇项目厂区内,绿色植物生机盎然,排排银白色圆管犹如长龙盘旋。该项目利用达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转炉煤气、焦炉煤气,添加部分天然气作为原料,生产甲醇、二甲醚。该项目每年可回收利用焦炉煤气4.48亿标立方米、转炉煤气1.2亿标立方米,年节能36万吨标煤,实现年产值10.6亿元,走出了一条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的新路。

扩大开放,达州引进了瓮福集团。在瓮福达州磷硫天然气化工基地,天然气产业链在延伸——硫酸、磷酸、氟回收、碘回收、余热发电。从2009年12月21日开工以来,瓮福达州项目创造了一个个 “加速度”:83天完成370万平方米的场平工程;40天完成50米高的主体厂房框架,生产装置一次性吊装到位;24个月建成总库容5000万立方米的渣场,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容量。

目前,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已入驻项目34个、总投资215亿元。齐鲁石化和香港玖源大化肥、达钢二甲醚、汇鑫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竣工投产,瓮福磷硫化工基地、达钢捣固焦等项目加快建设,一个以天然气化工为龙头、磷硫化工为支撑、精细化工为特色、物流配送为依托的大型化工基地迅速崛起。

薄弱区变“放大器”

架通大西北与大西南

以达州为圆心,画一个半径200公里的圆圈,这个圈里有7300万人口,有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四大城市。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结合部的特点一般来说就是薄弱区。可达州人认为,薄弱区虽薄弱却有市场,建成一定规模的区域中心城市,能把四大城市的影响放大变强,成为四大名城影响力的“放大器”、“变压器”。达州就要做这个“放大器”、“变压器”。

首先建枢纽。4月12日,横贯川陕两省、最短距离连接成都、重庆、西安的包茂高速公路(G65)达陕段全线通车,达州到西安只需4小时。

北接陕西、南接重庆、东连万州深水港、西接天府腹地,达州正朝着建设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迈进。

2010年9月20日,达州至成都“和谐号”动车开通,运行时间缩短至2个半小时。作为全省第一个始发“和谐号”动车的二级城市,达州的铁路运力运能大大提高。在铁路大会战中,襄渝铁路复线、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已完工投入运行,巴达铁路计划于2012年底建成。

魏兴互通立交正拔地而起,它是达万高速的起点,并让巴达路、达陕路互通。达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刘巨明在现场介绍,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把达州建设成为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上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发展交通。

枢纽的首要功能是“外联”。达州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达州将紧紧围绕“铁公水空”立体交通总构架,统筹推进“两航、七铁、十一高速”交通体系建设,计划投资700亿元,奠定在全国交通骨干网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优势地位。

除了外联,还要“内畅”。达州正加快国省干道改造,计划在2013年前完成7个县(市、区)间高等级公路建设。打通达州连接周边市县的通道。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形成畅通内外、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

创新体制机制

享受资源开发成果

“两化”互动有没有固定模式?达州人认为,像达州这样的资源型城市,需要因地制宜的“互动”。

行走在巴渠大地,记者发现,工业的发展不仅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提高了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品质内涵。城市四周的凤凰山、铁山、雷音铺等自然山体和丘陵岗地把城市和化工园区隔开,作为城市的生态背景。城市里,沿州河建滨河林带,延续了山水环绕的传统生态格局。

“工业化是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基本的空间保障。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布局至关重要。”达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不是简单的造城或建园,达州坚持把城镇作为园区的配套生活区,依托城镇发展园区。依托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拓展西城和南城新区;依托普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普光新城;依托渠县工业园区,加快渠县东城建设。

加快推进秦巴物流园区、化工园区物流港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创建与川渝陕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增强协作配套发展能力。推动城市与园区交通配套,将城市环城公路、主干道与园区主干道相衔接,实现互联互通。

如何建立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这是达州在探索“两化”互动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日渐清晰,并付诸实践。达州和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约定,每年给达州20亿立方米的用气指标,用于当地产业发展。从去年开始,公司所在地宣汉县4个乡镇的生活用气也来自于普光气田。

达州市有关人士认为:“机制体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地分享发展成果的问题。”

达州方面还透露,下一步准备与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分税制,使公司利益和地方发展联系在一起。

“传统的农村和现代化的工厂并存。”宣汉县县长唐廷教这样形容如今的宣汉。怎样让两者相得益彰?洋烈新村给出答案。

2010年“7·18”特大洪灾致使洋烈受灾严重,此后启动了“洋烈避险整体搬迁重建”。洋烈新村位于州河岸边,规划占地120亩,距宣汉县城13公里,距达州主城23公里。重建后的洋烈新村,房在林中“坐”,水在窗下流,实现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成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新农村综合体的典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新闻推荐

达州全力推进洪灾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让受灾群众本报记

达州全力推进“9·18”洪灾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让受灾群众——□本报记者庞莹2011年9月18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突袭了达州,巴河、渠江两岸洪水泛滥,满目疮痍。9个多月过去,曾经饱受创伤的大地如今生...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