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标语 传承红军精神

达州日报 2021-03-08 09:03 大字

“扩大民族革命战争”在渠县大义乡五星村喻家湾(小地名)的石崖上,几个石刻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革命年代里,渠县人民踊跃参加革命队伍,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军精神,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代代传承。

3月1日,记者来到渠县贵福镇探寻红色足迹,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主战场之一,营渠战役就发生在此地。在红色渠县纪念园一楼,石门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扩大红军”“拥护红军”。

据渠县红色文化纪念馆负责人黄凯介绍,达川区石桥古镇列宁街上有好几座石牌坊,至今这些石牌坊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少红军标语,为了以示纪念特在纪念馆内复刻了列宁街上的石刻。

往渠县柏水乡碾坪村横岭子(小地名)方向,沿着蜿蜒崎岖的碎石路步行约10余分钟,道路右边的石刻便映入眼帘,除个别字风化外,仍基本保存完整。横岭子红军石刻标语共两幅,均为楷书阴刻。

竖行排列的“蒋匪是军民的公敌”红军石刻标语刻于路旁,落款为“红九军政治部”。另一块青砂石上,“消灭蒋匪”的红军石刻标语,落款为“四川红军”。两幅红军石刻标语相距仅数米。

向北过原义和乡政府约3公里,来到与平昌县佛楼镇交界的大义乡五星村。沿羊肠小道向山下步行,青苔密布的路面湿滑,两旁植被郁郁葱葱,不多时就见到路边的喻家湾石刻标语。

“扩大民族革命战争”这幅红军石刻标语,为楷书三行竖写,落款为“红九军三十六师政治部”。该石刻为渠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义乡工作人员李仁文告诉记者,1933年营渠战役期间,红九军、红三十军军部都曾先后驻佛楼寺(今平昌境内),建立了渠县苏维埃,在贵福设立区苏维埃及柏林、黄泥、贵福、千佛等乡苏维埃,发展游击队,影响遍及渠县大部分地区。1933年冬月初二,红军从贵福撤走,这期间红军在贵福、涌兴等地留下了珍贵的标语。

在八台村贵福中心小学,如今还保存着八台村红军石刻——“打到田颂尧狗军阀”“坚决活捉刘湘、刘存厚土匪”。上述几幅红军石刻标语均属于目前发现保存比较完好的石刻标语之一。喻家湾红军石刻标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横岭子红军石刻、八台村红军石刻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渠县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是四川较早接受马列主义传播的地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地之一,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1929年冬,经中共四川省委指示建立了中共渠县特支。1933年10月2日,红四方面军在桂馥(今称贵福)建立了渠县苏维埃政权,办公地点设在桂馥贾家祠堂(今贵福小学)。辖10个区、70个乡、120多个村苏维埃。

“宣传的三大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苏维埃把宣传工作作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据当地老人介绍,渠县苏维埃组织宣传队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书刻标语口号,大造革命声势。标语宣传的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主要采取了石刻、纸标、对联、水上标语等方式。当时没有墨,就用桐油、煤油、烟子搞土油印或石刻。红军所到之处,到处可见“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军阀,赤化全川”等标语。

据贵福80多岁居民聂世荣介绍,红军标语对群众教育作用很大。当时他的父辈、祖辈、附近乡邻等看到标语后,不少人都选择到贵福参军。红军在贵福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参加红军,青年农民踊跃报名参军,三天就组成了一个独立营。红军撤走后,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用泥土把标语掩盖起来,至今字迹仍然十分清楚醒目。

红军在渠县的各种宣传,对于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渠县先后有两千多人参加红军,广大群众还纷纷参加独立营、赤卫队,抬担架,运送物资。据记载,当时的石垭乡苏维埃每天给红军送1石大米,白兔乡苏维埃每场给红军送1头肥猪。

渠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虽然短暂,但却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谱写了光辉篇章。红军所到之处,政策、方针之所以能够落实,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有效开展,其重要原因便是宣传教育起到了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乙斯 整理

新闻推荐

工作期间不慎受伤 聘请律师维权终获赔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闫军特约记者吴彤)家住渠县的张某是一个木工,经李某邀约到其从一个装修公司承包的装修工程干木...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