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地方志·乡土情

四川日报 2018-09-28 06:28 大字

——评《乡村志》

□赵雷

贺享雍先生的《乡村志》以三百万字的多卷本徐徐展开了一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全景式图画,其人物之众多、篇幅之宏大、涉猎之广泛,不仅在作家本人的创作历程中可谓一个新的高峰,在新时期以来的农村题材小说里也可谓一大创举。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画从日常生活到政治生态、从乡村直选到普法尴尬、从离乡进城到离城返乡、从价值观念到社会心理等乡村世界的方方面面。它延续了作者一以贯之地对乡村世界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挖掘,不断观察和反映新的乡村生活,不断总结和汲取新的乡村经验,展现的生活细节准确而真实,对于农民心理的把握微妙而深入,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取得了文本表达与社会意义、艺术构思与历史叙述等多向度的成就。

《乡村志》所建构的是一部纵横交错的家族史。“家族叙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现代小说史上一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学命题。《乡村志》始终围绕贺家湾这个小村庄,聚焦贺姓这个大家族。作者为我们展开的是一幅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的原生态图景,每一个人都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由此造成了一连串的矛盾,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把整个小说系列贯穿起来,我们看见的是在各自土地上生存的又彼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农民的生活剪影。在由亲戚、本家、熟人构成的乡村中,乡土世界的琐碎和日常生活的庸常,又在这种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的小说结构中得到了有效的延伸,成为和小说内容难以分割的有效肌理。

《乡村志》所书写的是一本生动形象的地方志。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渠县是贺享雍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丰赡的地域文化和醇厚的乡风民俗成为其作品的底蕴和亮色。在《乡村志》里,生活是本土文化最基本的承载者,农民是地域传统最忠实的传承者。作家将地方的民俗文化、民族的审美特点全部融入本真、鲜活的日常生活,使得作品所展现的自然风貌、民俗人文和所蕴含的艺术表达、精神品格是如此鲜明而独特。小说表现的是身处改革开放时代的农民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和际遇,这里面充满了新与旧的碰撞、情与法的矛盾、常与变的对立。面对复杂的现实和巨大的变迁,农民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艰难的探索,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创造着乡村的历史。《乡村志》立足于本土的现实生活,深入到宕渠文化的背后,揭示生活的真相和变革的走势、书写新旧的激荡和文化的传承。它展示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对性格心理造成的影响、在遭遇传统与现代时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民族精神的革故鼎新,从而成为小说形式的地方志和农村变革的心灵史。

《乡村志》所蕴含的是一份深厚真挚的乡土情。在《乡村志》里,故乡叙事超越了传统的知识分子启蒙或田园牧歌温情,乡土世界的急剧变化、文化传承的时代变迁、叙事手法的自我更新等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贺享雍出生于农家、工作在基层、书写着乡村,他的作品始终立足于农村、真正扎根于故土,因为这里有他的人生、记忆、情感和思考,从而承载了他的生命、支撑了他的创作。小说游走在田间地头,深掘于苍凉厚土,处处显示着对故乡的关注和对乡亲的关切,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各异的农民形象,建构起一个独特的丰赡的乡土世界。农村对于作者而言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与创作的源泉,更是生命的体验和精神的皈依。无论写基层政治还是依法治理,不管写土地问题或者婚姻家庭,一旦置身于故乡田野,他那如鱼得水的不绝灵感与深厚积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与鲜活体验、对基层现状的本真呈现与深入思考就完整而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鲜明风格。作者了解基层、热爱土地、审视农村、关怀农民,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为读者描绘出乡土中国的面貌与变迁,记录下桑梓父老的生活和命运。

当代中国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为文学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创作源泉。现实世界的变动不拘、复杂多姿也考验着作家洞悉世界的能力、思考人生的智慧。作家既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动,又要超越具体人物、事件从而上升到关怀民族命运、观照人类生存的高度。优秀的长篇小说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现场还原,不能止步于纯粹的现实摹写,而必须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深入的思考、更为普遍的价值。以艺术的手法挖掘生活本质、以文学的方式探索重大问题、用小说的形式记录时代历程,这是贺享雍先生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乡村志》已经达到的目标。无论文学爱好者、文化研究者还是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发现、得到某些启示,这正是其作为乡土小说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有删节)

新闻推荐

数量多金额小集团化成车险欺诈新特点

四川保险业首次发布反欺诈典型案例■本报记者杨雪2018年9月13日,在四川保监局、四川省公安厅经侦局的指导下,四川省保...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