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仁和抗旱进行时

攀枝花日报 2013-03-22 07:00 大字

建提灌站、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节水工程……这段时间,走进仁和区受干旱影响较重的乡镇,处处可见干部群众积极抗旱的身影。

仁和区防讯抗旱指挥部资料显示:自2012年10月9日,最后一场降雨以来,仁和区已连续157天无有效降雨。全区水库干涸17座,山坪塘干涸133座,小水塘84口,主要分布在平地镇和大龙潭乡。目前,全区有4326人饮水困难,各乡镇通过工程措施临时缓解了2079人的用水困难,还有2247人生活用水靠拉水解决。随着气温升高,部分乡镇还将陆续出现饮水困难的情况。

针对今年旱情,仁和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产业调整、水事协调、抗旱水源建设和人饮应急措施等工作方案,实行区级领导“一对一”包乡镇积极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力争将干旱损失降到最低。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水源工程缓解旱情

3月16日,骄阳似火。记者乘坐越野车下108国道,沿着一条狭窄的土路颠簸来到平地镇波西村箐头组。

平地镇镇长杨平说,波西村箐头组是“8·30”地震滑坡移民搬迁组,这里海拔1600多米,因缺水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去年11月,经过实地踏勘,在山下找到一处常年出水量在20立方米/小时的深层龙洞山泉,水质符合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标准,通过修建太阳能提灌站,一天可提水60立方米,解决了这里21户122名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站在波西村对门山梁子上,记者看到,路边的坡地里,村民新种的芒果已发出新绿,一片片发红的土地已翻犁,村民们正准备种植烤烟。从山下抽上来的水通过一根根管道连接到每家每户的小水窖。刚将山下提上来的水装满小水窖的刘发平笑着说:“自从政府建了提灌站后,我家不仅吃水不愁了,而且才种的3亩芒果树也活了。有了水,我家今年打算种14亩烤烟。”而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为吃水困难发愁,因小水窖里没水,她家种的10亩芒果树都干死了。

村支书张碧春说,有了水,箐头组又新种了400多亩芒果。波西村有10个村民小组,因政府提前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全村基本上解决了生活用水困难。现在只有冷水沟组210人饮用水仍很困难,他们因旱至地下浸水不足,4天才能分一次水。不过,这里饮水问题已列为平地镇应急饮水工程之一,该镇准备架设一条1.4公里管道,将跃进水库的水提到平地水库后,通过高位水池,实现向冷水沟组集中供水,估计一周后,这里的旱情也将得到缓解。

在大龙潭乡混撒拉村,3月15日建成投入使用的金沙江提灌站解决了全村1368人生活用水和11000亩地生产用水问题。

村支书李德说:“持续的干旱,已造成混撒拉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看到成片的芒果急需浇水心着急。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将提灌站建好,把金沙江的水提上来集中供水,有效缓解了全村的旱情。”

为应对今年的旱情,仁和区区委、区政府提早谋划,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筹集3300余万元抗旱资金,实施了跃进水库提灌站、波西村太阳能提灌站、洒里西打井等100余处抗旱水源工程,增加了抗旱水源,提升了抵御干旱灾害能力。

抗旱节水保人饮

在平地镇辣子哨村大村组,10来个村民正在路边挖沟。组长纳明胜说:“去年政府为我们挖了20口深井,基本解决了吃水问题,但因管道渗漏影响了部分村民用水,我们正在更换管道。”因缺水,他们小春种的豌豆、胡豆有300多亩都没有收成,大春准备栽种烤烟和玉米。

在抗旱减灾工作中,仁和区实行最严厉的水源管理制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的原则,管理好现有水资源。由跃进水库保障平地人饮提水及大田镇用水;沙坝田水库、胜利水库和大竹河水库联合调度,共同解决胜利水库灌区、沙坝田水库灌区用水。

这段时间,大龙潭乡新街村和混撒拉村高效节水项目施工现场,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挖沟渠、埋设管道。

连续的干旱,导致全区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匮乏的水资源环境促使仁和区开始探索走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路子。今年,仁和区纳入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这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区水务农机局局长赵海涛说,仁和区2012年度实施高效节水项目总投资8965.62万元。项目覆盖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新街村及平地镇平地村、迤沙拉村,灌溉面积2万亩,其中管道灌溉0.95万亩,喷灌0.1万亩,微灌0.95万亩;改造渠道78.69公里,整治山坪塘5座,配套改造泵站11处,新建蓄水池78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水200万吨。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完建进度为75%,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完成30%。

针对当前干旱形势,仁和区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积极参与到抗旱救灾工作中。记者在大龙潭彝族乡到平地镇沿途的村组看到,为保证果树成活,村民们采取了“薄膜保水”等节水措施。

在抗旱工作中,区委、区政府要求各乡镇密切关注五保户、特困户等老弱病残群体的缺水缺粮问题,组织抗旱党员服务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保障他们的生活用水。

调整结构减损失

受干旱影响,今年仁和区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11.95万亩,其中有5.35万亩受旱,直接经济损失约1240万元。为应对当前旱情,区农牧局成立了抗旱挂乡技术指导服务组,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指导各乡镇开展技术抗旱,尽力减少旱灾损失。

在小春农作物的栽培上,及时引导农户减少小麦种植面积,适当增加豌豆、胡豆等种植面积;大春上,对严重缺水的地方则采用旱育秧、接水栽秧、改种旱作物等措施,今年全区预计大春水改旱面积14029亩。

在干旱严重的大龙潭、平地、太平三个乡镇,引导村民种植玉米、土豆、蔬菜等,到雨季来临时及时采用补种、间种、套种等形式,尽量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确保产量和收益。目前,已指导农户完成早春蔬菜调整种植1165亩。

区委党校新农校校长赵家华说,从去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们在总发乡、大龙潭乡、务本乡的芒果种植户中推广扩穴改土、深穴埋草技术抗旱,通过在果树背后开一条深0.8——1米、宽0.8米的槽,往里面埋两层秸杆,不仅可以吸水保湿,而且疏松芒果根部土质,更利于芒果生长。目前,已有2万多亩芒果树采用这种抗旱技术,效果不错。

同时,区农牧局还引导农户在水果上采取树盘覆盖,施用抗旱剂等措施抗旱,目前已完成石榴、芒果等特色水果树盘覆盖3200亩。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草木樨等耐旱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同时,大力推广秸杆青贮、氨化饲料、晒制青干草,增加饲草料的储备。

区农牧局局长朱革说:“我们根据干旱情况及时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今年拟调减小麦1万亩种植面积。在大龙潭、平地、太平等干旱严重的乡镇,实行水路不通走旱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最大限度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

新闻推荐

仁和区农村妇女免费查“两癌”

10月14日到11月7日,仁和区对太平乡、大田镇、总发乡、啊喇乡、大龙潭乡5个乡镇35至64岁的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图为医护人员在大龙潭乡新街村设点为妇女检查乳腺癌和宫颈癌。(本报记...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仁和抗旱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