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家世追溯“世谱推原自楚狂”(下)

华西都市报 2019-11-25 02:03 大字

陆游雕像。

陆游之父陆宰曾隐居云门古刹。

陆游故居遗址,位于绍兴东浦塘湾村,在行宫、韩家、石堰三山环抱之中,亦称“三山故居遗址”。

□黄勇

陆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陆琪,官至袁州万载县(县治在今江西万载县)知县;二儿子陆珪,字廉叔,国子监博士,被追赠为太尉,即陆游的曾祖父。

陆珪一生基本上在基层打拼。最初因父荫而出任太庙斋郎,景佑年间,补为湖州武康县(县治在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县尉,后调任信州(州治在今江西上饶市信州区)司法参军。经人举荐,迁任杭州南新县(县治在浙江富阳市原南新乡,今并入万市镇)知县。任期满后,改任睦州录事参军。经考核,升任为大理寺丞,后又出任明州奉化县(县治在今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扬州天长县(县治在今安徽天长市)知县。最后,左降(贬官)为濠州(州治在今安徽凤阳县)酒税监。

陆轸在世时,曾到会稽县上亭乡上皋里犬亭山(吼山)游玩,觉得这里山水俱佳,很是喜欢。天圣四年(1026),陆轸在吼山的魏家山南边修建住宅,经常来这里住宿,徜徉于山水之间。庆历二年(1042)十月,陆珪从鲁墟迁居到这里,“以承先志”,当地人称为陆家宅。

从学王安石

祖父陆佃历经北宋五朝

陆珪有4个儿子:陆佖、陆佃、陆傅、陆倚。陆佃即陆游的祖父,字农师,号陶山,在陆珪迁居到吼山那年出生。陆佃一生历经北宋5朝: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亲历了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宦海几度沉浮,却不改初心:刚直有守。

陆佃的母亲边氏是兵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边调的女儿,父辈都是官员,一出生就被家族寄予了厚望,陆轸曾说:“是儿必荣吾家。”因此,陆佃的小名就叫“荣”。但是,陆家的家境注定陆佃要吃很多的苦。

陆珪官做得不大,而且仕途坎坷,父亲陆轸也没有留下家产,到陆佃年少时,家里穷得晚上连油灯都点不起。尽管如此,陆佃仍借着月光苦读。陆佃苦学,引得后世的清朝乾隆皇帝写诗称赞说:“梧月栉银云,展书汲古芬。乐此清宵景,非学陆佃勤。”

没有名师指点,陆佃的学业进展很慢,他决定外出寻找名师求学。陆佃穿着草鞋,背着铺盖就出发了。

治平三年(1066),陆佃来到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拜在著名文学家、时任江宁府知府王安石门下,学习经术。

一天,陆佃在王安石的桌子上看到一本《诗正义》,“揭处悉以漫坏穿穴”,这是因为经常翻阅所致。王安石一向以看书过目不忘著称,但他仍然如此频繁地翻阅此书,导致书都被翻烂了。王安石勤勉的学风、写诗的严谨,对陆佃后来做学问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学王安石,陆佃获益匪浅,也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使得他在学术上专注于经学,并取得很大的成就,《宋史·陆佃传》中说,陆佃“于礼数名家之说尤精”。陆佃后来回忆说:“后予见公(王安石),亦骤见称奖,语器言道,朝虚而往,暮实而归,觉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公之一日也。”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受任为参知政事,着手推行新政。这一年,陆佃赴京参加会试,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的看法,陆佃很老实地回答说:“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

陆佃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接下来参加殿试。本来殿试说好了是考赋,结果突然改为考策问,大家都惊呆了,不知所措,只有陆佃从容应试,分条对答。陆佃最终考中了进士甲等第三名(即探花),出任蔡州推官。

直言不讳劝恩师

陆佃坐了多年冷板凳

熙宁四年(1071)二月,因改革科举法,朝廷设置京畿等五路学,陆佃被任命为郓州(州治在今山东郓城县)教授。同年十一月,陆佃被召回朝中补任国子监直讲。

王安石执政革故鼎新,不喜欢听批评的声音。面对权势如日中天的恩师,陆佃不趋奉迎合,直言不讳地对王安石说:“外间颇有议论,称恩师秉性固执,虽能乐听善闻,但难以改过。”王安石很不高兴地说:“传闻而已,不足为信。”陆佃继续劝说道:“但愿恩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气得王安石拂袖而去。

王安石见陆佃这个学生不附和自己,也就不再找他谈论政事,让他在崇政殿去进讲《周官》,陆佃又坐了多年的冷板凳。尽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陆佃“始终能尊其师”,没有怨言。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上台,王安石下台,此前跟随他的人,“人人讳道是门生。”但陆佃仍然一如既往地以师礼对待王安石。王安石病逝后,陆佃披麻戴孝,前往致祭,诵读祭文时涕泗横流。

后来,陆佃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参与修撰《神宗实录》,他力排众议,肯定王安石的政绩。清朝人蔡上翔所著《王荆公年谱考略》中说,在修撰《神宗实录》时,范祖禹、黄庭坚想要按照皇帝的旨意,隐晦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但陆佃不让步:“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体现出学者的铮铮铁骨。在出任江宁府知府时,陆佃刚到任,就马不停蹄地去王安石墓前祭奠恩师。

元祐五年(1090)六月,经陆佃请求,朝廷同意他以龙图阁待制出任颍州(州治在今安徽阜阳市颍州区)知州,从此开始了外放任职的生涯,总算暂时避开了官场的是非争斗。此后,陆佃相继在邓州、江宁府、海州、蔡州等地为官。元符二年(1099)二月,陆佃回朝出任吏部侍郎。

元符三年(1100)十月,陆佃以代理吏部尚书身份,出使辽国。回来的半路上,陪同陆佃的辽国人听说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死讯后,准备返回辽国奔丧。陆佃对此没有什么反应,辽国人嘲讽陆佃说:“我国皇帝驾崩,怎么你们一点没有吊唁的礼仪?”陆佃慢悠悠地回答说:“如果你匍匐着哭上前来见我,我就会立刻行吊唁的礼仪。现在你和平常一样,我吊唁谁呢?”说得辽国人哑口无言。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陆佃出任尚书右丞,十一月升任尚书左丞(副宰相)。半年后的崇宁元年(1102)五月,陆佃被谗言击中,说他是元祐党人,在暗中保护元祐同党,而被罢免尚书左丞,以中大夫身份出任亳州知州。数月后,陆佃在任上去世,享年61岁。陆佃生前被封为吴郡开国公,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楚国公。

值得一提的是,陆佃爱读书,也爱访书、藏书。元祐六年(1091),陆佃从邓州回京途中,“沿汴绝淮,访吴市之异书。”陆佃藏书丰富,以此成为家族传统,深刻地影响到儿子陆宰和孙子陆游乃至陆游的子孙。

藏书数万卷

父亲陆宰是著名藏书家

陆佃有陆宦、陆字、陆寘、陆宰、陆宲、陆宥、陆邃7个儿子。陆宰,字元浚(又作符钧),号千岩,南宋著名的藏书家。

陆宰没有中过进士,靠父荫入仕,曾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京西路转运副使、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陆游出生那年,陆宰时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进京述职因受主和派排挤,在第二年落职回家,专心于藏书和读书。

绍兴元年(1131),陆宰起任为临安府(府治在今浙江杭州市)知府。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去世,享年61岁,被追赠为少师。著有《春秋后传补遗》。

建中靖国元年(1101),陆佃出任尚书左丞后,宋徽宗在越州城里的文通坊斜川桥赐了一座宅第给陆佃。宋徽宗认为重臣居住的地方不宜叫“斜”,将“文通坊斜川桥”改名为“中正坊中正里”。所以,陆宰后来就住在了这里。

陆佃还在城南镜湖的小隐山买了一座别院,作为“别墅”。陆游十三四岁时,曾陪伴陆佃住在小隐山。

当时越州城区为山阴县和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以贯通城区南北的河道为界,东边为会稽县,西边为山阴县,中正坊中正里在界河东边,属于会稽县。所以,如今有学者认为,尽管陆游言必称自己是山阴人,但按现在通行的看法,其实他是会稽人。

陆宰在靖康元年(1126)落职后,回到越州城里中正坊家中,修建了藏书楼“双清堂”,藏书数万卷。陆宰为了收存一本《京本家语》,但该书“虫啮鼠伤,殆无全幅。缀缉累日,仅能成帙。乃命工裁去四周所损者,别以纸装背之,遂成全书”。其爱书、惜书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越州有三大藏书家族,为首的是陆宰的陆家,其次是曾任兵部尚书的石公弼石家,再次为进士诸葛行仁诸葛家。后来,石家和诸葛家藏书渐渐减少,唯有陆家仍藏书众多。

据《嘉泰会稽志·藏书》中记载,绍兴十三年(1143),南宋朝廷在临安府修建皇室内府书库,但藏书缺得较多,宋高宗遂下诏寻找天下遗书,首先就命令绍兴府将陆家所藏书的名单上报。陆宰呈上藏书单,上面记有13000多卷书,可见陆家藏书之丰富。

除了藏书,陆宰更以强烈的爱国思想闻名。陆宰生活在两宋之交,亲历了靖康之耻,家仇国恨,念念不忘。陆宰交往的朋友,大多是正义之士,他们以国仇为念,不忘抗金,对陆游爱国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陆宰的这些朋友,也都精通诗文,聚在一起常常论诗说文,也为陆游后来的诗文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陆游在《书叹》中写道:“大驾初渡江,中原皆避胡。吾犹及故老,清夜陪坐隅。论文有脉胳。千古著不诬。”讲述的就是年少的陆游坐在角落里,细心地聆听父亲与前辈们谈论国事时的场景。

梦生与倾慕

陆游名字美丽的误会

关于陆游的名和字,历史上曾经有“梦生”、“倾慕”两种说法,但经考证,都是美丽的误会。

南宋江湖诗派诗人、以写《游园不值》闻名的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乙集中说,陆游的母亲唐氏在临产前,梦见了婉约派词人秦观(字少游),所以就以秦观的名给陆游为字,而以秦观的字给陆游为名,这就是“梦生”说;另一种说法是,陆游的父亲陆宰倾慕秦观,所以名、字向秦观“看齐”,这是“倾慕”说。

叶绍翁的这两种说法,在后世比较有市场。宋末元初人韦居安在《梅磵诗话》中也记载了唐氏梦见秦观而生陆游的说法。此后,在有关陆游的传记和传论中,基本上都遵循这两种说法。

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只是说法而已。陆游的九世祖陆谊本来住在杭州钱塘县,因不愿为吴越王钱镠效力,而“避迹”到越州山阴县东浦,七世祖入赘到鲁墟李家。陆游的曾祖陆珪,迁居到了越州会稽县(所辖区域大致为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上亭乡上皋里魏家山(即吼山)。

秦观所在的秦氏家族原本居住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唐朝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其先祖迁徙到扬州天长县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皇祐元年(1049),秦观在那里出生。

元丰二年(1079),秦观曾经去过越州,此时,陆游的父亲陆宰还没出生,陆宰出生在元祐三年(1088)。元符三年(1100)秦观去世时,陆宰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

陆宰的夫人唐氏,更不可能与秦观有什么交往。唐氏是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副相)、与包拯一样刚正不阿的唐介的嫡亲孙女,为名门之后,大家闺秀,自幼家教甚严。即使唐氏在临产前梦见了秦观,这种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绝非好事,属于“家丑”的保密级别,所以也不可能将此张扬出去,让外人知晓。因此,唐氏“梦少游而生陆游”听起来很浪漫,但太牵强,可信度太低。

再来看“倾慕”说。陆游的名和字是他出生后由父亲陆宰取的,目前没有证据说陆宰倾慕秦观,只是陆游在诗中提到过秦观。如他在《出游归卧得杂诗》曾说“一联新句少游诗”,在《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中也说“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陆游的诗是抒发对秦观的敬仰之情,“正相同”3字,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只是凑巧而已。

那么,陆游和秦观的名和字为什么如此凑巧呢?清朝著名诗人、藏书家查慎行认为,陆游的名和字出自《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陆氏家族在江南一带是大家族,陆游在《道室试笔》中说“吾家学道今四世”,说明陆家有浓厚的道学之风。陆宰为陆游取名字的时候,从《列子》中寻找灵感,是不足为奇的。

新闻推荐

滁州市一艺术团蝉联省民营“十大名团”

晨刊讯经过公示、推荐及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的层层筛选,近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上报的天长市俞金花扬剧团和定远县曲雅黄...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