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正逢时
(上接第一版)
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落地运营,累计合作项目78个,新建研发机构3个,科技成果登记项目达335个,同比增长33%。
平台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扎实推进高新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15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企业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小岗村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进展顺利,天长市成为首批省级创新型县。
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滁州市对国内外发明专利分别给予单件2万元、3万元的资助,上半年发明专利申请量1515件、授权量263件,居全省第5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3件。
聚焦转型升级
产业层次持续提升
各地围绕“五大制造”,实施“五大工程”,坚持项目带动,力促企业升规,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28户,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644户。
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县域新入库战新企业20家,战新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83家、597家,均占全市85.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8家,总数达1422家,占全市86.5%,组织申报省重大工程4个、重大专项6个、重大基地3个。天长智能测控装置、风阳硅基新材料、全椒节能环保内燃机来安轨道交通入围全省特色产业基地,入国数居全省第2。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县服务业增加值増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完成江准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全域旅游规划编制,16个重点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39亿元。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4个、示范村20个。县域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分别占全市80%、86.49%。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稻虾共作面积突破65万亩,增长160%。新增家庭农场715家、总数达88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6%。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08个、总数达947个。天长市、全椒大墅龙山分别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
聚焦双招双引
重大项目纷纷突破
滁州建立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库,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常态化开展“三看三比”活动,切实加快项目建设。
双招双引取得实效。上半年,县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8个,凤阳35亿元的光棒光缆生产项目、天长30亿元的茉莉小镇文旅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签约。一个人才团队背后就是一个高科技项目,上半年,县域新签约院士3人、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51人,通过引智引才带动项目落地生根、形成新的增长点。
重点项目提速提效。建立县域振兴工程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597个。县域上半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25个、新竣工151个、新投产54个。总投资50亿元的创维集团智能家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椒海螺建成投产我国首个智能水泥工厂。
开放合作深入开展。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项目138个。谋划设立宁产业园,梳理合肥都市圈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36个。西部大工业基地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1个,总投资267.8亿元。上半年,县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56亿美元,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2家、外商投资企业7家,分别占全市新增数的78.5%和50%。
“四送一服”常态化推进。滁州市持续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行动,上半年,各级领导累计调研企业9080次,梳理企业问题1410个,已解决问题1398个。
新闻推荐
完善长效机制 激活红色基因 天长市杨村镇抓党建促非公经济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张杰通讯员吴金欢近年来,天长市杨村镇从完善长效机制入手,把红色因子向非公等新兴领域复制扩散,以党建为非公企业健...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