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鬃烈马”又一程
□徐祥龙
“老兄,来看戏啊!《红鬃烈马》,李政成主演的。”我刚吃过午饭,就接到了宰银国的电话。
好。我准时到。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能犹豫吗?李政成,扬剧名家,我喜爱。他与郭瑞莲一起领衔主演的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那真叫一个好啊!以前看这些名家的扬剧,要到扬州的友好会馆去看,如今天长剧院有了孝亲扬剧周周演,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扬剧名家的精彩表演,真让人由衷感慨,小城天长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美了。
《红鬃烈马》这个剧目,你也许不熟悉;但“王宝钏守寒窑一十八载”这句唱词,喜欢戏曲的人肯定听过。扬剧《红鬃烈马》讲的是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故事里的男人自强不息,女人坚贞不渝。夫君到西凉征战,妻子独守寒窑十八年。那真是苦啊!再苦,为了爱情毅然决裂于宰相之家的三小姐王宝钏也熬过来了,并最终盼来了夫妻团圆和夫荣妻贵的一天。尽管这一天来得太迟,尽管这一天延续得很短暂。夫妻团圆的十八天后,王宝钏香消玉殒。
许多戏迷就是冲着李政成来的。这些戏迷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欢欢喜喜,早早地就来到了天长剧院,耐心等待这场期待已久的视听盛宴。剧院爆满,座无虚席。李政成扮演的薛平贵一出场,就身手不凡,唱腔宽厚悠长,引得戏迷们阵阵掌声。从《绣楼配》到《大登殿》,李政成、赵紫君、王瑞如、游佳琦等扬剧演员们一幕幕款款演来,戏迷们或凝神细听,如痴如醉;或群情激昂,掌声雷动;或沉郁悲壮,几欲落泪;或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实现了演员与观众、台上和台下的有效互动,场面十分热烈。演出结束,余音绕梁,许多戏迷还不忍离去,一些戏迷更是主动上台献花合影。我也被这样热烈的场面感染。回家后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名为《我没有见过那匹红鬃烈马》的现代诗。在诗的末尾,我这样写道:李政成在京剧和扬剧之间自由穿梭,我在寒窑的荒凉孤寂里还没有出来。
我将这首诗发给宰银国,并与他聊了起来。今天剧场爆满,能赚多少钱?我问。“不赚钱,只赚吆喝。”他回答。怎么会不赚钱呢?我疑惑。“门票收入九千,都给剧团了。”他回答。那你们为了什么?我又问。“为了将来。”他回答。将来要到什么时候?我接着问。“我也不知道。”他回答。“就拿今天的演出来说吧,他们剧团来演一次也不容易,剧团七十来人,还有车辆吃饭等开支,最后一个演员拿到手的也就一百块钱,李政成自己也这样。做文化是要有情怀的,光盯着钱不行。”他补充道。因为这补充,我再也问不下去了,甚至还有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里的同样感受——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做文化要热爱,要奉献,要有阵地,要表演展示出来,要用它来熏陶感染人。一部戏可以让一个孩子在潜移默化里明白一个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该如何做一个好人不做一个坏人。我相信,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陪着父母来看戏的家庭一定和睦融洽。天长是孝子之乡,我们的孝亲扬剧周周演活动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宰银国对天长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倡导筹划成立天长文化志愿服务队,创作、歌唱、舞蹈、曲艺都有,分老中青三代建立一些团队,引领、培训、展示先进文化,为天长文化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就这样,在他的影视工作室,我们围绕椭圆形的木桌相对而坐,旁边是电脑,电脑那边是大玻璃窗,可以看到一楼的摄影棚,棚顶是专业级别的摄影摄像音响设备。他始终微笑着对我说,他的表情、他的语言和他的肢体都洋溢着快乐。这快乐传递给置身其间的人,让人感觉在冬天里也如沐春风。只见他时而望着你娓娓道来,时而目视前方亦歌亦啸,时而将你带到乌苏里船歌的悠扬境界,时而引你进入茉莉花香的芬芳氛围。听他讲话,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承认,我是被他的文化情怀感动了。记得当天演出《红鬃烈马》前,扬剧名家李政成还与天长市文广新局领导一起在舞台上为天长市扬剧名家工作室揭了牌。可以预见,扬剧名家工作室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天长扬剧文化的传承发展。宰银国属马,四十刚出头,祝愿他“红鬃烈马”又一程,心想事成早如愿。
新闻推荐
同一原告,在同一法院一次以民间借贷为由起诉十多个案件;开庭时原、被告互不相识,借贷关系却真实发生了;借款合同上的金额和实...
天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