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市建设提速提质 人居环境更美更优

滁州日报 2017-10-25 07:54 大字

秦骏

近年来,天长市遵照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5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拉动力强、关联度高、支撑作用大的项目作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全力加以推进,并通过市场运作融资,确保城市建设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5年以来,政府主导性投资累计达100多亿元,完工项目200余个。自来水原水预处理及供水深度处理、长途客运汽车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二凤渠黑臭水体改造、天康大道和平安中路黑色化改造、城市备用水源项目、南市区安置三区四区项目,以及铜城、秦栏、杨村镇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交付使用。

遵循“巧理水、广造绿、精创景、尊传统、赋新意”的理念,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2012年3月,红草湖湿地公园(南园)正式开工。该工程总面积为6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多元。着力营造“历史、文化、低碳、环保、空间”的城市休闲绿地和人文景观。公园建成免费开放以来,其品牌效应早已享誉皖东。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随着滨河公园、红草湖湿地公园(中园)和南园的相继建成,改善了城市环境。其中,红草湖中园、滨河公园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红草湖南园获“黄山杯”优质工程奖。20公里城市绿道应运而生,人口计生文化游园、安康社区志愿者广场等一批街头游园相继建成,新增绿地面积400万平方米。城在景中,景在城中。

本着“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目标,该市出台了《天长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建成了市经济开发区公租房。自实施住房保障工作以来,累计开工建设各类安置房、保障性住房10731套,总建筑面积约1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9亿元。实现了保障性住房为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覆盖面。

5年来扩建新建城市道路约19.5公里,城区路网逐渐延伸,真正实现市内路网“无缝链接”。治理城市“肠梗阻”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市区已打通永福西路、永福东路、新河南路、新河北路、炳辉中路、炳辉东路、二凤中路、二凤北路、学府路、仁和北路、平安南路等10多条“断头路”。圆满完成新河南路、天康大道和平安中路等多条城市道路黑色化改造。对市区北出入口(新河北路)、南出入口(天冶路)进行环境整治,天秦线市区道路Ⅰ标段、天汊线市区道路改造工程相继建成。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天长建设。

2015年,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的吹响,全市上下及早谋划、精心投入,采取同步实施和多开作业面的方式,老城区重点抓改造,新城区着力抓提升,巷道改造及公共设施建设渐入佳境。市委市政府创新工作、广开言路,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每年承诺“十件实事”和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十大提升”工程,按照“便民、利民、惠民”思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已完成一期100个站点、2000辆自行车投放;投入1450万元,对11个城市内涝片区进行集中整治,疏通清淤排水道、排水渠、雨水篦,建设浔河排涝站工程,完善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配套设施与老城区功能完善同步实施。对南外街、琉璃街、文峰巷、蚂蚱巷等25条巷道进行设施配套和完善,粉刷出新,硬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疏通管道2万米,新建背街小巷管网1.5万米,增设停车泊位约2000个。

新闻推荐

淮水流千古 安澜风物长 □苗成韬 文/图

三河闸镇水铁牛烟波浩渺洪泽湖淮安,寓意淮河安澜。此前,我从未去过淮安。8月末,被单位点将,作为“行走大淮河探路新发展”采访组成员,和同事们一道,带着采访提纲,出访淮安,小心脏充满了激荡。高...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