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街景区,从现代“穿越”到明朝
[摘要]本刊记者探访龙池街景区建设现场,一步一景,“明文化”风貌初绽
琅琊山东麓、丰乐亭以南,占地面积为32万平方米,依托“明文化”为主线的龙池街景区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不久后这里将恢复南太仆寺、柏子灵湫及周边建筑,重现龙池古街景观,并与北面丰乐亭公园有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融入琅琊山风景区,成为滁州又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集观光旅游、文化展览、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板块。
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建设中的龙池街景区,南太仆寺建筑主体已经成形,牌楼、桥梁等景观小品已初现风貌,该期工程预计于8月竣工。
俯瞰南太仆寺景区。
记者计成军 摄
“明文化”景观,风貌初绽
滁州老城区西南部的龙池街景观项目,恰好位于琅琊山与滁城的交界地带。在天长西路与西涧路交叉口的西侧,一片雅致的明式建筑群已初露芳容,这里便是正在建设的龙池街景区。景区入口一座牌楼矗立,正对着天长西路,未来游客可从繁华的天长路一路向西,体验一把从现代到明朝的“穿越感”。
据悉,龙池街景观包括南太仆景区、柏子灵湫景区、龙池古街和园林景观等,由苏州园林院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投资1.68亿元,一期投资1.38亿元,占地面积为32万平方米,设计依托“明文化”为主线,以恢复南太仆寺、柏子灵湫及周边建筑,重现龙池古街景观为重点,重点打造一个综合旅游景区,去年8月起开工,工期约1年;二期投资3000万元,占地30.5万平方米,以山体绿化修复、园路、小品等为主。
六大主题区,步步是景
站在景区门口的牌楼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通向南太仆寺建筑群的拱桥,过了桥是未来景区的检票处,同样建成为明朝风格。向北看去,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已基本建成,景区最北侧的停车场也在加紧施工。而向南则是一片与水域相融的景观岛屿,岛屿上树木林立,未来将作为放置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场所。
探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一些新栽种的景观树木,在核心建筑群及周边景观都保留了很多该处的原生植被,工程建设处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龙池街景区建设的原则就是基于现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开阔壮丽的山水景观面、古朴典雅的老街景观面的东侧城景交融带,以南太仆寺、柏子龙潭、丰乐亭公园形成的古意十足的中部历史人文带和以自然朴野、浑然天成的山林西侧山野交融景观带;而保留原有的植被树木,能更好地展示自然的“山野之趣”。
该人士介绍,在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龙池街景观将分为主入口服务区、南太仆寺展示区、龙池古街配套区、柏子龙潭怀古区、山林生态游赏区这五个功能区;在五大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周边区位关系、用地现状、资源条件及功能属性等,又将其划分成六个具有不同功能和特色的主题景区,包括太仆风韵、柏子灵湫、龙池古街、疏林望山、丰乐拾遗、野径芳幽,在景区建筑风格保持统一的基础上,丰富景观风格,让游客每走一步都是新景色。
景区入口处的牌坊面向天长西路。
核心建筑群,翰墨典雅
从景区大门过桥过水,南太仆寺在此坐北朝南,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照壁立在南太仆寺门前。龙池街景观采取“一核两点三带”的空间结构,其中的“一核”就是位于景区正中央的南太仆寺建筑群;建筑总体依据史料对南太仆寺进行重建,总体格局呈中轴线对称,总体是一个方形,为多进、多重回字形院落;中轴建筑按照照壁、大门、二门、正堂、云楼递进的方式建设,周边还有环山楼等配套建筑。
历史上的南太仆寺作为明朝在滁州设立的国家养马机构,不干预滁州地方政事,但对滁州建设特别是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将滁州文化推向与宋代欧阳修时期并列的另一个历史高峰。重建的南太仆寺除了一片明代风格为主的建筑群,还将有翰墨飘香室外展示空间、主题雕塑和饮马池等。目前,贯通南太仆寺前水系和假山、植被高低相映,开敞的大草坪和从山上引下的活水点亮南太仆寺前的景致,逸趣横生。
南太仆寺主建筑前的照壁。
神秘柏子潭,故迹再现
经过南太仆寺门口,沿小路向西南高处行走,经过司马神庙,很快就到达柏子龙潭的遗迹。
柏子龙潭又称柏子灵湫,是汉代人采铜留下的矿坑,古时因潭深、水含矿质而发黑,潭水常有翻腾搅动之状,当时滁人认定是神龙藏身之处。宋朝起,每逢旱时便有在龙潭祭祷“神龙”求雨的民俗,后南太仆寺在此兴建,朱元璋曾御制《祭柏子潭神龙文》,在柏子潭前建亭,亭内设御碑,并下令疏浚龙潭,在潭周围建楼。天启元年(1621年),滁州通判尹梦璧将柏子灵湫定为“滁州十二景”之一。后因经历战火,柏子潭上楼台荒废,龙潭也被填埋难觅踪迹。
在本次对柏子龙潭进行开挖修建时,工作人员们发现了当年龙潭留下的遗迹,现场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发现遗迹后他们马上向省文物保护部门做了汇报,下一步将等待文保部门的决定再进行建设。从残存的地形地貌和挖掘到的石构件,可以推想当年深幽潭水在一片密林中的恢弘和神秘。据悉,未来可能以现有的龙潭、台地地形地貌为依托,以明清绘制柏子灵湫图为依据,崖体景观为资源特色,对龙潭进行修复,恢复御碑亭、五龙君祠、甘霖亭、译思亭、五龙祠、朱元璋射箭处等历史建筑,再现昔日滁州名胜,还原诗中描写的“风吹老柏作龙呼,龙去潭空想壮图。万壑生云从驻辇,九霄摩隼避开弧。”的景象。
(记者刘晨)
柏子龙潭遗迹依稀可见当年地貌。
本组图片由记者刘晨摄
新闻推荐
天长“农资特快”服务到田间
天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