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县”天长
[摘要] “花县”天长
□姜培忠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遍地鲜花映衬着留下过许多动人故事的江淮大地。吴头楚尾的天长就是一个曾被文人墨客美誉为花县的地方。
历史的变迁让天长有过很多名称,史志上可查到的有雄州、横山、永福、千秋等等,但花县之称,知道的人并不多。读着先人咏记天长的诗词和史志,我仿佛闻到了隐匿在书海里的暗香。
明朝巡抚都御史王高到天长督导巡察时,曾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歌《天长道中》:
匹马向天长,扁舟渡石梁。路通樊店月,人住古城冈。
花县神明府,秦栏孝子乡。白云看不尽,愁思两茫茫。
这首诗前四句铺陈直叙,一组动词,写出了诗人风尘仆仆行走于天长道中的情景,其中提到了天长四个地名——天长、石梁、樊公店、古城冈。骑马到天长来的巡抚都御史,乘船过了石梁渡口,在明月高悬的晚上,路经樊公店,夜宿在古城冈。诗的颈联写得十分精彩:想到北宋年间天长曾有过像神明一样断案的县令包拯、天长秦栏出过二十四孝之一的朱寿昌,诗人感慨万千,脱口而出:“花县神明府,秦栏孝子乡。”
王高这里提到的“花县”就是指天长。
历史上天长被称为花县,与一代名臣包拯有关。根据《包拯年谱》记载,1027年29岁的包拯中进士后,朝廷先是叫他去建昌做知县,他以父母皆老为由推辞了;做了和州税监后不久他又辞官回家奉养双亲;父母双双去世后,1037年,39岁的包拯在里人的数次劝勉下,才到扬州天长做知县。
天长是一个依水而治的县城,县城的西北隅有一个很高的土丘。包拯到任后,在土丘和周围都种满了桃树。春天一到,满眼桃花映红一片,人们把这高阜叫作红山。明嘉靖《天长县志》载:城区北隅有高阜,日光掩映,赤色灿烂,包公为县令名曰红山,今为胭脂山。
明朝成化年间新淦县教谕李鸣盛到天长游玩时,写过天长十景诗,在《胭脂山》一诗中写道:
县治西山却向东,胭脂烨煜太阳中。
杨妃偃卧临金镜,笑动春风醉脸红。
诗人看到县衙在胭脂山的西边,满山桃红在太阳照耀下,掩映在胭脂山下一片花海里的天长城像醉酒偃卧的杨贵妃,对镜自怜,春色无边。
清嘉庆《备修天长县志》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明朝万历二十年,天长知县是江西宜昌人黎文辉,他家与明朝奸臣严嵩家在一个村庄,但他与严绝不来往。到天长就任后,他严抓法纪,取予不苟,衙内外肃然。他在《胭脂山》一诗中写道:
城隅突兀迎堪寻,日午芙蓉醉满林。
一幅丹丘谁书画,百年包令复登临。
诗中描写了中午时分胭脂山一片红林如醉如画的美景,讴歌了先贤包拯,又表明自己会像包公一样清正为官的志向和决心。
明嘉靖年间,天长人崇俭也写过一首《胭脂山》诗:
玉女妆成紫雾横,奈将脂水上山屏。
山前旧种桃千树,尽道花开是赤城。
——你看,春天桃花万朵,映红了整个县城,满城如在花海洋里——难怪人们把天长美誉为“花县”!
胭脂山下就是旧县衙,包公在这里曾断过一个著名的“牛舌案”。《宋史》记载:有盗割人牛舌者,主家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大意是说:有一个盗贼把一户人家的牛舌头割掉了,主家报案到官府。包公叫他把牛杀了上市场上卖掉。割牛舌头的盗贼就到府衙举报有人私自杀牛。包公责问他,为什么你割了人家牛舌又告他?盗贼惊惧之中心服口服地认了罪。
后人认为包公断案如神明一般,也就有了王高的“花县神明府”这句诗,表达对包公在天长留下的这一事迹的赞叹。
称天长为花县,不只是王高一个人。李鸣盛的天长十景诗歌中还有一首《二贤庙》:
花县峨峨谁建祠,二贤风雅后人师。
神明犹道刲牛事,笃孝还怜刺画诗。
这首诗里更加明确地写出了天长就是花县,诗中的“二贤”即智断牛舌案的包拯和辞官寻母的大孝子朱寿昌。
明嘉靖朝时,还有一位天长籍诗人崇三才写过一首天长景胜的诗,诗名叫《观生亭》:
濯濯清波入水中,花城迟日引春风。
二天好戴春皆与,九里争沽润已同。
这里的花城说的也是天长。
宋、明时期不少诗歌文章誉天长为花县,但到了清代以后,就很少读到称天长为花县的文章诗歌了。
掩卷之余,慕古思贤,想想先贤那种充满着诗人情怀的生活方式、坚守着孝亲仁爱的处世观念、秉持着严谨肃然的工作态度,便深深感到,这些都是值得现代人尤其是公职人员学习和思考的。当前,天长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已林木葱茏,景致清佳。相信在六十三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真正花香鸟语的天长将展现新时代的“花县”风采——“又种桃千树,花开满城香”!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4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赵焱张启畅)巴西陆军中尉埃及迪奥·曼托瓦尼和同事拉斐尔·奥利维拉站在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公司在巴西防务展的展台前,仔细咨询彩虹CH-4无人机的情况。...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