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个声” 图书“转起来”
■本报记者 张倩通讯员 宣金祥
“朱老师,您那里有关于‘生猪疾病防治\’的书吗? ”“没有,我在群里问问吧,回头给你‘找\’来! ”
4月1日一大早,天长市铜城镇桑园村养殖大户郑历江想借阅生猪养殖方面的书籍,可是本村农家书屋里没有,管理员朱承明便通过微信群询问,最终在4公里之外的铜北村找到了郑历江想要的书。
这个名为“农民文化乐园”的微信交流群,是朱承明去年6月份以方便书屋管理员们“互通有无”而建起来的,如今已成为读者交流、管理员调换书籍的好平台。群成员不仅有全镇19个村、社区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还有不少爱看书的农民读者,人数达200多名。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断推进,农家书屋在天长市农村实现了全覆盖,村村有书屋,每个村的书屋存书都在2000册以上。 “由于各村书屋的图书数量有限,加上时间一长,图书更新慢,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就降低了。 ”天长市文广新局的唐正龙说。
为让“死书”变“活书”,一方面,天长市对各村、社区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全面摸底,然后在村与村、村与社区农家书屋之间,建立图书调换、交流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另一方面,像铜城镇等一些乡镇,还会根据临时需要,通过微信群“传声”来自行交换。
目前,天长已建有农家书屋155家。据悉,今年天长市还将改建30个“数字农家书屋”和8个“特色农家书屋”,推动农家书屋建设提档升级。 “‘数字书屋\’内存储了上万本图书,数百堂农民致富和科学生活视频课,大量地方戏曲文化节目及高清影视内容。 ”唐正龙说。
新闻推荐
天长开设“田间课堂”促春耕
天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