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国医改示范的“天长样本” ——天长市创立新型医疗模式探究

滁州日报 2016-12-27 00:00 大字

[摘要] 全国医改示范的“天长样本” 天长市创立新型医疗模式探究

本报记者张 杰 王 青 施 璇

今年4月,国务院确定“选择江苏省启东市、安徽省天长市、福建省尤溪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月日,国家卫计委、国务院医改办在天长市召开全国医改示范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天长市探索的新型医改模式,被称为“天长样本”,受到会议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此前,这项工作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注,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曾专程到天长市考察,给予高度称赞。国家卫计委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代涛认为,“天长样本”代表着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月日,记者一行走进天长市,多方探究“天长样本”的形成和典型意义。

构建医疗共同体

解决“看病难”难题

月日下午,记者来到新街镇卫生院。宽敞的院落内,矗立着两幢漂亮的4层小楼,一幢为门诊楼,一幢为住院楼。在病房里,记者见到一位叫唐来标的中年男子,他刚做了骨折取钢板手术。他告诉我们,去年骨折手术,是在天长市中医院做的。今年取钢板,不用进城了,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做。镇医院院长胡立兵插了话:“我们和市中医院是医疗共同体,有了市级医院的技术支持,我们能诊治种以上的病种。”

新街镇卫生院是全市乡镇卫生院的一个缩影。天长市在医改中,一项核心的内容,就是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合作体。“‘医共体\’推行前,老百姓就医长期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医院门可罗雀,无序就医成了突出问题。”天长市卫计委主任杨辅仁告诉记者。

天长市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民营天康医院为牵头单位,他们分别与家乡镇医院、个村卫生室和2个社区服务中心,组成3个医疗服务共同体,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运行机制。“医共体”采用“1+1+1”模式,由牵头单位、乡镇医院、村卫生室组成“师徒结对”服务团队。市级医院为下辖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结对帮扶、远程诊断等帮助,“医共体”内实现资源共享。天长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浩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对来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的诊断检查需求,及时发出诊断报告或提供服务,全方位负责‘医共体\’从技术到服务支持。”为此,该市还制定了清单,规定乡镇卫生院接收诊治的种以上的病种。当然,鼓励群众在基层就医,除了医疗技术保障外,就是报销比例的倾斜。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可以高达%;在村卫生室看病,基本不用花钱。

这种医疗资源往下沉、专家往下走、小病往下转、费用往下降的做法,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汊涧镇汊北村卫生室室长董青说:“在市医院选派专家的帮扶下,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完成剖宫产、胆囊切除、阑尾炎手术等,医疗水平大大提升。”新街镇李坡卫生室室长郑家泉也深有同感:“这里也能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有了更专业的医疗保障,群众更愿意在自己家门口就医。统计数字显示,到今年月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6%。这对于接壤南京、扬州等大城市的天长来说,尤其难得。目前,市内有序就诊格局已经形成,群众看病难问题不复存在。

设置临床路径按病种收费

解决“看病贵”难题

“我在这里做了7个周期的化疗,只缴了元的费用,身体也恢复了很多。”在天长市人民医院,新街镇王店社区的患者管有之对记者说。他正在住院接受肿瘤化疗。提起自己的就医经历,老人直呼走了很多弯路。“半年前在南京的医院化疗,8个周期花了万元,回来报销的费用很少。”因为负担太大,老人回到天长治疗,没想到差不多的用药和治疗,费用天壤之别。 (下转第二版)

【编者按】作为国家确定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四个示范县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积极为县域基层医改“开处方”。他们创建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病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省时省费用;创新诊疗方式,临床路径和按病种付费改革让医疗服务提质控费见成效;构建全新医疗管理机制,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这样的新型医改,被称为“天长样本”,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新闻推荐

天长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合唱

天长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合唱

天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