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沧桑老人添福 替天下儿女尽孝 王庆明:82位孤寡老人的“贴心人”

滁州日报 2016-11-05 00:00 大字

[摘要]为沧桑老人添福 替天下儿女尽孝 王庆明:82位孤寡老人的“贴心人”

□李炳旺 董元峰

在皖东天长市,有一位闻名遐迩的老干部,他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身体,伴有几丝银发,向人们展示是位能干事、善谋事、干成事的人。他具有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和做人模式,与他共事的人都知道是位风风火火、说干就干的好干部。在他献身社会福利事业期间,“热心、细心、耐心、贴心”既是他为孤寡老人服务,八年如一日孝亲敬老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以“儿子”的身份,默默无闻的奉献,赢得院民老人和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视老人为亲人、待老人胜父母”的诺言。他就是天长市孝亲敬老模范、被老人们称作“贴心人”的仁和集镇敬老院院长王庆明。

兑现承诺不折不扣

提高到60元。每月定期为老人们理发,冬天定期专车接送老人们到附近浴室洗澡。同时在全市率先为敬老院内65岁以下的五保供养对象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院里还定期为老人体检,并备好常用药,生病既负责治疗又派人护理。院里还有个“生日簿”,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时,都准备蛋糕和丰富的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为老人祈福祝寿。每年的中秋节,老人能吃上月饼;端午节能尝到粽子;年三十吃上“团圆饭”;老人节有慰问品;春节有领导看望……为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院里设立了老年活动室,里面有各种棋牌供老人们娱乐;每个房间还配备了一台电视;同时经常邀请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精彩纷呈的节目;每年至少放两次以上电影,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老人们在敬老院吃得称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活得舒心,病了有人治,冷了有衣穿,生日有人过……消息不胫而走,全镇孤寡老人纷纷向镇上申请,要求进驻敬老院。渐渐地,一批批老人们相继入住敬老院。目前,敬老院院民已由当初的31人增加到82人,其中智障及肢残人员就有28人之多。

敬老院的工作对老王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对领导的真诚信任和殷殷重托,王庆明身上铆足了劲。

上班的第一天,面对供养老人半数以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残、聋、哑、失明、大小便失禁,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他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思绪万千,暗下决心,在与老人第一次见面会上郑重承诺:“我王庆明揣着一颗赤诚的心,一定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通过我的言行得到体现,传送到你们身上……”

“为沧桑老人添福,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给老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他从抓思想工作入手,召开了工作人员会议及老人座谈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向“家庭成员”做了汇报,并针对不同的对象交心谈心。通过做细致的工作,从工作人员到供养对象,全院上下逐步树立了“敬老院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王庆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敬老院建设上,他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管人,采取“两抓两促”措施,使敬老院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抓种养经营,促生活改善。因地制宜,大力抓好种养殖业。把院前院后的空闲地栽上品种多样的蔬菜,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解决了敬老院老人们的吃菜问题,各类蔬菜生产每年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还开发养殖项目,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了技术难度不高,易于饲养的生猪为突破口,基本解决了敬老院的荤菜问题。二是抓老人福利,促服务优质。每天精心制定菜谱,一日三餐天天变化,中午、晚上有荤有素,并为每个老人添置衣服鞋袜。敬老院五保老人待遇都在逐年提高,以前每月零花钱是30元,目前已经

走马上任不讲条件

王庆明是一位年逾六旬,在基层工作30多年的老同志。曾干过民办教师,做过村主任,当过土地管理员、任过乡(原芦龙乡)党委秘书、政府办文书,他乐于吃苦、不怕困难、为人实在,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08年,仁和集镇建起了敬老院,镇党委经多次考虑、反复研究,决定让王庆明担任院长。

得知消息后,王庆明既自豪激动又担心苦恼。自豪激动的是:领导这样信任他,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担心苦恼的是:那时他已52岁,家在农村,上有老,下有小,还有8亩多田地要种,精力不足加上能力有限,怕搞不好敬老院辜负领导希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伺候老人的工作,家里反对,亲戚摇头,朋友也不支持。王庆明思考再三,最终决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在做通家庭成员思想工作后,他主动去找镇党委书记,不讲任何条件,欣然承担了这副重担。第二天,他便从政府办文书的岗位上卷起铺盖,走马上任成了仁和集镇敬老院30多名孤寡老人的当家人。

关爱老人无微不至

王庆明常说:当好敬老院院长,至少要具备“四心”:要有事业心。要舍得放下个人面子,一心为老人服务。要舍得牺牲个人利益,全身心为敬老院谋事。要舍得放弃个人亲情,真心给予老人关爱。每年除夕,他都和老人们一起吃团圆饭,守岁迎新年。要有博爱心。在他眼里老人们就是他的父母,每一位老人的生日,他都记在日记本里,订蛋糕,集体加餐,改善伙食,组织老人一起过生日,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快乐。2011年11月,该院70多岁的孤寡老人瞿家龙病逝,他守护了一天一夜没合眼。要有责任心。自担任院长以来,他节假日很少休息。无论寒暑,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院内人员情况及动态,查看菜园和猪圈。要有宽容心。遇到老人有不满或有情绪,王庆明就主动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要多锻炼、多劳动、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知足常乐。

正是由于“四心”,正是由于“捧出一颗心,服务孤寡人”的初衷,王庆明身体力行,始终把寄养老人当作亲人,付出爱心尽其孝道。

王庆明关爱老人无微不至。平时一有空就会来到老人们身边,讲国家大事,市里、镇上新鲜事,又拉家常讲身边故事,排除老人寂寞,让老人开心;老人衣服、被子脏了,王庆明主动安排管理员为其清洗;屋里不卫生,他亲自帮助打扫;头脏了、指甲长了,他把老人扶到外边,一边晒太阳,一边一个个帮助打理;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王院长和管理员每天端水、喂饭、洗衣擦身、端屎端尿,常年累月,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有些重度残疾人整天卧床不起,他除天天看望、问寒问暖外,还经常帮助其翻身、热敷,隔三差五,还把老人抱上轮椅,推他们到院内外边呼吸新鲜空气,边逛逛路、看看景、散散心……

是啊!王庆明以院为家,恪尽“儿子”的天职,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日夜守护着82位老人,在他的日记里,没有周未礼拜天,始终信奉“老人需求是我责”!他恪守对待院民老人做到热心、耐心、真心、细心、贴心,让他们从王院长身上感悟到称心、开心、舒心、也让家人放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庆明同志全身心投入到为孤寡老人服务的岗位上,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难,帮老人所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的敬业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品格,赢得了各级组织的高度肯定,先后被滁州市民政局、天长市民政局评为先进个人,被天长市工总会评为先进个人,最近又被天长市评为“天长好人”。

推残疾老人出来散心

中秋节向老人发月饼

给病老太喂药

为老人剪指甲

新闻推荐

 ●11月17日下午,省外办主任王信一行来滁,围绕服务企业“走出去”主题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诚出席。王信表示,希望通过

本市要闻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